04

人民币汇率坚挺 换汇正当时 2020年01月20日

临近春节,各项消费水涨船高。而对于计划春节出国旅游的人来说,近日则有好消息传来。得益于人民币汇率坚挺,出境消费能够省下一笔钱来。而对于出国留学的人来说现在不失为换汇好时机。

经济企稳 人民币汇率步步高

新年伊始,受宏观经济企稳、国际贸易形势缓和等多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表现抢眼,唱响“步步高”。

数据显示,今年1月5日至11日期间,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累计涨525个基点,一周涨幅0.75%。其中,1月9日、10日两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破6.93,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则一度涨至6.9182。到了上周,1月13日至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4日上调。其中,1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954,较前一交易日上调309个基点,在创下去年6月21日以来最大升幅的同时,也创下去年8月1日以来新高。

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收复6.89关口,升破6.9关键点位,犹如一剂强心针。回望2019年,人民币汇率走出一波震荡曲折、峰回路转的行情。2019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先是小幅慢速升值,进入5月后出现较大波动,短期内快速贬值,又在一个多月后重回小幅攀升步调。2019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而从去年12月3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启飙升模式,于年末岁首走出一波升值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业内人士指出,类似的情形去年1月也曾出现。业内人士分析,从近几年的经验看,每年年初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都相对坚挺。对于赴美旅游、出国留学等有换汇需求的人而言,眼下无疑是一个换汇的好时机。

利好出游

换汇1万美元可省3000元

2020一开年,喜报频传。一方面,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态势,支撑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17日对外公布,我国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这对于即将迎来鼠年新春的中国人民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

人民币升值了,老百姓口袋中的钱多了,生活品质也更上一层楼。即将到来的春节黄金假期,不少人选择走出国门看世界。对于出境游游客来说,人民币走出上涨行情,意味着同样面值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到更多的美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如此一来,国人出国旅游、消费、购物都将有更高的性价比。近期,换汇可以省下不少钱。对比去年9月初时7.18的低点,人民币目前已累计上涨超3000个基点。粗略计算,近期兑换1万美元,约可较去年9月时省下人民币3000元。这意味着,相隔4个多月出游,此时能较去年初秋时省下一趟东南亚旅游的钱。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此一时彼一时,生动演绎时间就是金钱的意义。对于有换汇需求的市民而言,了解汇率波动情况,帮助自己找好换汇时间点,十分有必要。市民可登录银行官网或手机银行,关注实时汇率,足不出户进行购买。需要注意的是,若需要兑换外币现金,则需要通过银行柜台进行兑换。同样需要提醒的是,春节前夕是外币兑换的高峰期,加之人民币汇率坚挺,市民兑换外币热情也会增高,建议有现金外币兑换需求的市民提前向银行进行外币兑换预约。

■本报记者 邹美玲

相关链接>>>

春节出境游

用好银联跨境返现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节假日出境旅游,旅游成为新年货。年末岁首,人民币汇率稳中向好,国人出游更加实惠。与此同时,巧用银联跨境返现卡,也可为看世界之旅省下不少银子。

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国银联动作频频,加快布局信用卡境外消费市场。为适应国人出境游发展新趋势,去年7月,中国银联携手各大商业银行,发布银联跨境返现卡。去年末,中国银联宣布李现为“银联跨境返现卡大使”。一时间,高颜值帅哥携高颜值卡,俘获了一大批迷妹。

比起颜值,更多的旅游爱好者为银联跨境返现卡的实力所折服。据悉,该卡持卡人可在境外17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700万线下商户刷卡消费,自动享受笔笔立返1%的优惠(返现金额每月1000元封顶),绑定云闪付App还可同时抽取“云闪付”专属红包。此外,银联跨境返现卡持卡人还可享获赠境外WiFi、全球购物险等专属权益,更可同时畅享商旅出行、健康保障、人文娱乐、至臻生活四大类特色全球用卡服务。

目前,银联跨境返现卡家族包括工商银行银联跨境返现卡、农业银行银联跨境返现卡、中国银行银联跨境返现卡、建设银行银联跨境返现卡、交通银行银联跨境返现卡、招商银行银联跨境返现卡、浦发银行银联跨境返现卡、平安银行银联跨境返现卡、兴业银行银联跨境返现卡。近日,更喜添新成员——东亚银行跨境返现卡。该卡为东亚携程银联白金信用卡,除了可享笔笔消费返现1%外,春节期间还可享受叠加优惠,不仅可于携程购票笔笔立减188元,还能实现境外消费笔笔返现2%。

另悉,中国银联近日宣布推出交通出行服务平台,同步通过开发者平台开放该产品接口,助力境外交通场景开通银联二维码“刷码”乘车服务。这意味着,国人在境外旅游乘坐公交车,也能刷银联二维码了。喜欢自由行的你,是否迫不及待想要体验一把了呢?

■本报记者 邹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