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社会

太危险了!血压突然“爆表”,原来是这个肿瘤在作祟

最近,家住漳州市平和县的赵大叔有一件烦心事,而这件烦心事的源头,得从他自己身上出现的“怪病”说起。

近日,46岁的赵大叔因突发“头晕、心悸、血压升高”就诊于漳州市第三医院心内科。当时测得血压高达200mmHg,患者口服降压药及对症治疗后,血压又恢复正常。医生立即警觉,并为患者安排肾上腺CT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患者左侧肾上腺有结节,最终确诊为嗜铬细胞瘤。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患者百思不得其解。他怎么也没法将高血压与这“怪病”联系在一起。

说起这嗜铬细胞瘤,可能一些人还不是太了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嗜铬组织的肿瘤。肿瘤可阵发性或持续性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该病特征表现是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及代谢紊乱病,可造成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一般来说,有80%-90%的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髓质内。

最后,赵大叔由于个人原因,首次入院选择了保守治疗,待病情好转,血压正常后便出院了。

回到家中,赵大叔的血压还是忽高忽低,嗜铬细胞瘤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赵大叔整日提心吊胆。经过多番考虑,患者最终在家人的陪同下再次前往漳州市第三医院,寻求进一步的治疗。

这次,泌尿一科陈川聪主任接诊了他。结合赵大叔之前的病情及完善相关检查后,决定为患者行“后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由于手术难度高,存在很大的风险。陈川聪主任第一时间组织手术团队进行术前讨论,评估患者的病情。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着,医生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及治疗方案。

经周密详尽的术前准备,泌尿一科手术团队为患者行“后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手术可谓惊险万分。由于操作时会触碰到肿瘤,导致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收缩压最高竟然达到了200mmHg,血压最低至80mmHg。在接下来的手术中,麻醉师与手术团队聚精会神,密切配合。手术团队探查到左侧肾上腺区内外侧支交界近肾门处有1个结节,包膜完整,呈实性,大小约2.5cm×2.0cm×2.0cm,边界清楚,肿瘤血管丰富,与周边明显粘连。手术团队“抽丝剥茧”,紧贴瘤体小心翼翼地用超声刀剥离,剥离肿瘤时精神需高度集中且轻柔操作,手术团队凝心聚力,避免挤压肿瘤,以引起生命体征的突然变化,每分每秒似与死神赛跑,惊心动魄。经过紧张而细致的剥离,终于不负众望,最终将瘤体完整切除,整个手术过程十分流畅。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大多位于肾上腺髓质,瘤体可以合成大量激素,诱发高血压以及一系列的相关症状。这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内分泌相关疾病。国外报道,在普通高血压门诊中嗜铬细胞瘤的患病率不到2%。嗜铬细胞瘤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同时发病,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良性肿瘤。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可检出,以20~50岁的中青年居多,男女发病率则基本相同。先天型遗传病患者占总体的35%~40%,相较于散发型患者,发病时较年轻并呈多发性病灶。

为什么血压忽高忽低

这是因为嗜铬细胞会阵发性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及其他激素,而这些激素都以收缩血管、增加兴奋、升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因为患者的嗜铬细胞瘤并不是持续稳定释放和分泌激素,所以当激素分泌较多时,就会出现高血压及相关症状,而当分泌较少的时候,患者的血压又会降低至正常,甚至因为使用降压药患者的血压还会过低,这就出现了血压忽高忽低的情况发生。

门诊预约热线:0596-6083123

温馨提醒:

嗜铬细胞瘤诊断较为困难,如果发现身边家人或者朋友出现恶性高血压,一定积极到医院就诊,因为它是一种良性内分泌肿瘤,如能及时、早期获得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病。 (张晓玲)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