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专题

答卷更有温度 成效更有厚度

——漳浦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通过产业帮扶,六鳌镇贫困户徐德养殖黑山羊过上了好日子。

六鳌镇大力发展地瓜种植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赤岭畲族乡土塔村贫困户蓝木宏喜迁新房 柯智勇 摄

福建致易电子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赶订单。

湖西畲乡医生进村入户为贫困户看病

漳浦县高级农艺师下乡传授种植技术

“十三五”期间,漳浦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多措并举巩固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官浔镇依托花博会·农博会,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让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

核心提示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漳浦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全面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不失时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咬定目标,坚持标准,聚焦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压实攻坚责任,强化精准施策,着力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压实扶的责任

强化组织推动

从严落实扶贫责任,充分调动各级抓扶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严格下沉制度。县处级领导主动担当、以上率下,带头深入挂钩乡镇场,进村入户指导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严格目标责任制。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逐级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工作体系。严格挂钩帮扶。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健康具备履职条件”的标准要求,先后选派83名优秀年轻干部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调整安排78个县直机关单位挂钩92个行政村,安排3719名干部职工挂钩贫困户,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驻村帮扶,有效提振了一线干部队伍的士气,真正做到尽锐出战,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挂钩帮扶全覆盖。

紧盯脱的目标 深化扶贫举措

围绕“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要求,持续深化攻坚措施,补齐补足脱贫短板。

一是全面攻坚促脱贫。强化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落实医疗叠加健康扶贫政策,贫困人口签约率达100%;统筹县级资金3000多万元,改造完成贫困户危房1483户。针对我县因病因残致贫比例较高的问题,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全县贫困人口中纳入低保的有3935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4.96%。二是因地施策促脱贫。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方式。比如,前亭镇33户贫困户依托当地养殖场饲养骆驼牛,每户每年增收1.2万元以上;官浔、长桥镇巧借花都平台优势,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三是创新模式促脱贫。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创建“企业+能人”“公益组织帮扶”等扶贫模式,形成社会帮扶大格局。比如,发动5个异地商会挂钩5个贫困村,实施11个基础设施项目和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提升贫困村脱贫成效。四是对口协作促脱贫。我县对口帮扶宁夏海原县以来,实施项目29个,完成投资6200万元,协助销售农产品1.35亿元,帮扶贫困户转移就业2224人。两县的产业协作和携手奔小康两个典型案例,曾在国家级的培训班上进行交流。

守住防的底线 克服疫情影响

落细落实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十九条措施,努力降低疫情影响,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一是摸实情。深入实施“五个一”帮扶活动,组织干部开展大回访,跟踪摸清贫困户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帮扶措施。二是保就业。今年全县新开发250名社会救助员、学校保安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有针对性地筛选61家企业,向有意愿务工的贫困户,推送2000个岗位就业招聘信息,就近就地就业,使贫困户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促发展。及时拨付项目补助资金1250万元,加快26个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拨付产业专项补助资金845.69万元,解决1675户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需求。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发放“绿色通行证”568张,累计运输农副产品3.5万吨,开展“乡(镇)长直播带货”16场次,解决贫困户农产品出售问题。四是强保障。深化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改革,提高了救助标准,从原来最高3000元提高到1.2万元;建立分级审批制度,救助金额3000元以下由原来的县级审批改为乡镇直接审批发放,提高救助时效。按照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围绕“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补尽补、应救尽救”工作目标,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今年,全县新增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共189户484人(含特困人员36人)。

落实稳的任务 健全长效机制

全面落实“四不摘”要求,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一是政策落实到位。我县积极宣传扶贫惠民政策和落实产业扶贫政策,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优质水果等“短平快”产业及养殖黑山羊等收益好的项目,促进稳定增收。围绕务工就业、产业扶贫、临时救助、兜底保障、挂钩帮扶等,切实将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二是建立造血机制。紧盯贫困村集体收入短板,整合扶贫资金500万元,分别建设光伏发电站、投资小水电站等稳定收益项目,确保每个贫困村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以上,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上。三是加强跟踪监测。针对致贫或易返贫的原因,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方案”要求,逐户制定帮扶方案,集中力量重点帮扶。特别是对全县39户119人重点帮扶对象,选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做到每月一次入户帮扶,每季度评估帮扶成效,坚决防止返贫。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

由戴贵盛 洪锦城 李顺杰

林素真 郑少华 提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