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行程,2100公里路程,50个现场,采访车穿行闽西南崇山峻岭。进一座座厂房,访一户户人家,记者的录音笔记录了闽南话、客家话、三明话,记者的照相机定格了闽西南协同发展的一个个剪影。不同的话语,缤纷的画面,透露着同一个信心“协同发展,闽西南明天会更好”。
山有山的壮美,海有海的雄伟。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五市“抱团合作”更加紧密,五座城市在区域协作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是什么力量在山海间奏响交响曲?12月13日至22日,在“走进闽西南”五地市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中,记者找到了答案——是产业的力量,让五座城市紧密相连;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让五城人民拧成一股绳,成为一家人。
业为媒:流水线上“集结号”
来自厦门的钢板、来自龙岩的木头、来自漳州的玻璃……来自闽西南的原料,在南靖吹响了集结号。它们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在台企泰峰金属工业有限公司里,变成了一件件工业品。
在泰峰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多台自动冲床正在飞快动作,钢卷传输进机器,先冲洞,再压弯……六个步骤一气呵成,一个椅子坐板承架就做好了。
泰峰金属总经理柳庆祥介绍,闽西南协同发展逐步深入,为企业的生产与进出口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不仅原材料交流互通,产品出货后基本都送往厦门港分拣、打包,再运送到国内各地或者出口到海外其他国家。
“几年前去厦门港要花两个多小时,如今只需要四五十分钟,大大提高了供货效率。”柳庆祥相信,闽西南五地市的协同配合有效促进了各地经济发展,未来也将碰撞出更多合作的火花。
夜幕降临,走近一座极具科技感的聚丙烯ST第三代环管工艺装置,高大的装置上亮起一盏盏灯,照亮了古雷的夜空。古雷石化公司化工三部经理刘海峰介绍,这套聚丙烯装置已经基本结束了设备调试工作,即将全面投产。刘海峰说,项目将为闽西南各地市的下游产业链提供大量的优质化工原料。这对泉州地区的鞋服产业是一大利好。
条条流水线,资源来共享,闽西南发展的动力,正源源不断地从中流淌而出。
花为媒:兰花连起两座城
漳州南靖与龙岩连城,因为一朵兰花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小小的兰花,有着迷人的魅力,带动两地群众脱贫致富。
漳州南靖,种植兰花的历史悠久,是福建重要的兰花产地,而在龙岩连城县的朋口镇,兰花资源同样丰富,拥有春兰、蕙兰、建兰、寒兰等七大类千余个品种。在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合作中,南靖与连城保持着紧密联系。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两地通过一朵兰花构建起的桥梁,在闽西南协同发展的推进下,一起迈向更高的台阶。福建连城兰花股份有限公司参加了南靖县第七届兰花展,并在展览上签约了近800万的购销合同。福建连城兰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饶小琼说:“公司经常会前往南靖考察兰花种植技术,交流借鉴经验,带动两地的兰花产业蓬勃发展。”
花为媒结出致富果。朋口镇政府依托兰花公司的技术力量和产业优势,以企业为平台,吸收朋口镇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发展兰花种植产业,开展“兰花种植”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饶小琼说:“全县共有5600亩兰花基地,46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中。通过培训种植栽培技术以及统一保底价回收,不少贫困户已经走上了小康路。”
文为媒:文化基因共传承
10天行程,从漳州出发,在厦门收官,记者们的足迹在闽西南大地上画出一个“同心圆”。
在同心圆里,我们领略了人们以海为家的共同文化特质。采访期间,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12月17日,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送王船”广泛流传于漳州、泉州、厦门,是闽南古老的民俗活动。漳州港石坑保泉宫、芗城区进发宫、漳州台商区凤山宫一起列入传习点。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