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把双刃剑,只有弘扬正能量,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未来已来,网络考试、在线直播、网购……防疫常态化下,如何引导学生活用网络,提升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指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教师应不厌其烦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认真遵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应精心引导和栽培,增强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
书本资源仅是范例,实际教学需要就地取材加以充实、拓展和延伸。互联网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播放、下载、存储等提高学习效率。仅央视就有《新闻联播》《今日说法》《挑战不可能》等许多金牌栏目;还可通过百度、优酷、腾讯等下载有益视频,了解实时天气、地图、在线翻译,学习截图、下载音乐、弹窗过滤等,分享网络时代的便捷、高效和实惠。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和线上测试,既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又指引实践,提升素养,促进健康发展;同时,也努力为学校、孩子和家长建立科学化、常态化、信息化的家校安全教育体系。譬如安全教育平台(https://www.xueanquan.com),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活动网(http://aqjs.ciwong.com),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http://qspfw.moe.gov.cn)等,每年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往往涵盖观看视频、知识测试、建立家校安全提醒机制。条件许可下还可开展五子棋、黑白棋、中国象棋、围棋等网络益智小游戏比赛,丰富业余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培育、普及和发展,人们日常消费的衣食住行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触手可得,受益面越来越广,亲子网购也日益受到青睐。如通过微信支付平台网购动车票、机票、滴滴出行、美团外卖、电影票、酒店等;通过淘宝、京东、当当、拼多多等网购图书、书签、笔墨纸砚、益智玩具、服装等。
此外,引导学生善于应用网络投稿,包括邮箱投稿、微信投稿、QQ群投稿等,强调个人信息和家庭地址等不能随意外传,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126、163、sina等公共邮箱或QQ群强大的远程教育功能,也可通过发送普通邮件、征文比赛、报刊投稿、美文分享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不断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时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瞬息万变。网络育人途径肯定不止上面这些。只有提高站位,坚定信仰,科学指导,真抓实干,才能让网络育人更走心,才能更好地推进大中小学相关学科教育一体化建设,才能更好融入新时代,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作者系漳州市实验小学古雷开发区分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