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海丝”韵味的漳州市博物馆,了解异域风情,市民感受到的不只是视觉的冲击,还有“海丝”与“陆丝”文化的“火花”碰撞。走进漳州市博物馆三楼,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个个灵动飘逸的“飞天”,恍如置身敦煌。原来,这里正举办“一沙一世界——大敦煌文化特展”。这是漳州市博物馆联合“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敦煌市博物馆、瓜州县博物馆、阿克塞县博物馆推出的文博盛宴,从2020年12月29日展出至今,已有近万人次前来观看。特展将持续到2月28日。
“敦,大也;煌,盛也。很久以前,这片大漠之洲就寄托着人们盛大辉煌的希冀。敦煌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西交通枢纽,丝路咽喉锁钥,对外交往的中心,民族融合的热土,保存了丰富的历史遗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丰富的古文献资料,如汉简、镇墓文、敦煌遗书,都是人类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伴随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观展的市民从敦煌的历史背景开始,款步览胜,一件展品一件展品追寻丝路千年的永恒。 展览分“汉风唐韵”“瓜州遗珍”“草原牧歌”三大板块。展品中,既有涉及地理、官制、社会管理、生产劳动、市井生活等方面内容的汉简,还有魏晋时期敦煌铭文题记的镇墓罐,莫高窟藏经洞文书,榆林窟和东千佛洞壁画临摹作品以及哈萨克民族特色展品。
艳丽大气的东千佛洞、榆林窟壁画临摹作品格外吸人眼球。这些洞内壁画容纳了中原、西藏、西域、印度等各流派、多民族的佛教艺术风格,是瓜州、敦煌无数西夏画师们对中国佛教艺术的伟大贡献。“佛、菩萨、弟子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西夏社会的审美准则,而创作本身又反映出画师们的虔诚之心和艺术情趣。壁画中的僧人、行者、官吏、侍女、伎乐,包括其衣冠、旌节、舞蹈、乐器及装饰图案,可以说是当时西夏社会图景的再现。”讲解员的介绍让市民李先生格外入迷,他一边聆听一边拍照,“我去过莫高窟,是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用手电筒观赏墙壁上的壁画,感觉有些走马观花,意犹未尽。这些壁画的创作手法、色彩、线条、形象刻画等,让我觉得很震撼,感受到当时浓郁的异域生活气息及人间百态。能近距离仔细观赏,真是机会难得。”
“真是大开眼界,上千年的文物能保存得这么好,给后人留下宝贵文化遗产。敦煌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要冲,漳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见证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通过展览,我对‘一带一路’的人文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增长见识、了解历史的好机会。”中学教师严女士说。
“这场展览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走进敦煌’,近距离感受敦煌的历史文化。展览也促进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让市民感受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博物馆工作人员说。 ☉本报记者 周杨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