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 < 上一版 返回首页
第12版:视觉漳州

水仙飘香 花事忙

临近岁末,是时候该水仙花登场了。

小寒节气捎来冷空气的同时,也客气地告知水仙花开的消息,叫人忍不住急着前往圆山脚下的那片平原探一探虚实。

但花儿们并不急。在九湖镇大梅溪村,水仙花以各式各样的姿态按部就班地迎接寒冬。裹着泥土的花球探出嫩芽,整齐列队;刚刚雕刻完的花头还裸着身,等待下水泡澡;长出根须的花球有的已拱出三五支花箭,暗自酝酿、蓄势待发;而在田间自顾着伸出花苞的,已经大方地散发着香了……

“要戴蓝牙耳机,不然忙起来手机怕接听不到。”在大梅溪村68号的小院里,满满地摆放着不紧不慢的水仙花。但刚挂掉电话的黄成华倒是有点儿急,客户又在催着送货了。水仙花销售渐入旺季,忙碌随之而至。今年的水仙花市场行情看好,雕刻的水仙花球价格同比去年提高了30%,依然很受欢迎。黄成华有时一天要往返市区送货五六趟,“再过一周才是最忙的时候,讲话讲到嗓子哑。”

上百年来,黄成华的祖祖辈辈都在圆山脚下这片土地上种植水仙花。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以及花农们丰富的种花经验和栽培技术,这里的水仙花蕾饱满、香味浓、花期长,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高中毕业,黄成华就拿起刻刀、扛起锄头,开启了跟水仙花近半个世纪的交情,也见证着漳州水仙花产业的兴衰变化。

1981年,作为九湖镇唯一一个花农代表,黄成华因为雕刻技术过硬,得到机会前去香港参与水仙花展览布展。20多岁的小伙子在都市里开了眼界,小城漳州的水仙花也自此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1985年春节,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将它带到地球最南端,在中国长城站傲然盛放;1990年国家邮政局发行5枚T147《水仙花》纪念邮票;二十多年的央视春晚中,都有漳州水仙花的身影。1996年,曾参与央视春晚水仙花布置的黄成华,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现场来宾闻到漳州水仙花时陶醉的表情。

霜降种,芒种收,每一颗水仙花球茎都要经过“三种三收”才迎来一次灿烂绽放的机会。三年又三年,转眼间,已过六旬的黄成华,和他的家人一同坚守着祖辈传下来的水仙花事业。每到年底,全家总动员。二儿子和儿媳现在在市区经营着的花店,也是二十年来老客户选购水仙花的首选。

如今,黄成华的名片上又多了水仙花雕刻大师、公司老板等称号,但他还是习惯自己“花农”的身份。“种植水仙花是比较辛苦,花田管理工序也复杂,年轻人的身后还是要有我们这些老一辈撑一把!”对于近年来漳州出台复兴水仙花产业的一系列扶持、保护举措,他表达了百分百的支持。“政府重视有政策,我们花农有信心。”

晚上10点多,在花店门口打包完最后一箱水仙花,黄成华一家才得以歇口气。通过电商渠道,他们的水仙花送达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到了美国。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备货、打包、邮寄,成了年前这段时间每天的工作。“我们精心养好每一颗水仙花,就是为了不辜负客户的信任,更不能辜负了漳州水仙花这个招牌。”

⊙本报记者 张 旭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