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专题

1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大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立足“三大三新”产业共性技术需求,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健全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落实“揭榜挂帅”等机制,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人才、项目、技术”一揽子引进计划,精准对接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军企业及研发机构,推动一批技术对接项目和科技成果落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搭建高水平创新载体和人才队伍 积极引进国内外科研大院名所或分支机构,大力培育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争创省创新实验室,力争新认定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省级创新平台6家,新增市级示范众创空间5家。依托漳州人才发展集团,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育计划,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探索科技人才服务工业发展新路,打造科特派“升级版”。举办市级创新创业大赛,继续评选一批“双创之星”“首席科技官”。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和激励评价机制,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集群,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300家以上,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50家。开展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广覆盖行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加强创新,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2

提效工业新城建设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三大三新”产业 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域产业链布局,一体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世界级大石化产业、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区域级大装备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发展提速。大石化产业重点依托古雷,着力延伸乙烯、丙烯、芳烃产业链,力促古雷炼化一体化、中沙古雷乙烯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或投建,石化产业产值突破650亿元。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加大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应用与融合,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港湾、产业、城市联动发展。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家以上,新增新上规模企业超100家。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打造若干个标杆园区。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 开展制造业“主辅分离”专项行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和会展夜间经济融合,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建设“中国女排娘家”基地等服务业载体,重点建设漳州古城、闽南水乡等夜间经济集聚区,扶持培育食品交易博览会等专业展会,持续打响“花样漳州”旅游品牌,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以碧湖、建元、西湖板块等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养老、育幼、康养、家政等向专业化和多样化升级。

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粮食储备35万吨,保持生猪存栏110万头以上。实施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持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推进60个重点项目建设,新建54个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0个省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新增“三品一标”产品30个。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实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行动,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新组建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0家。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3

抓实扩大内需战略

畅通国内国际循环

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抓实“五个一批”项目,深入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安排落实281个“两新一重”项目,加快推进“北水南调”、罗溪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促漳汕高铁、鹰厦铁路漳州支线外迁等项目开工,确保全年重点项目投资不低于上一年度。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改投资,完成300项以上市级重点技改项目。鼓励新兴产业投资,试行政府首购制度。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投资,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加强签约项目履约率考核,力促项目提速转化、加快落地。

全面促进消费 持续开展“乐购漳州”系列活动,打造“一县一商圈”,完善便捷停车、便利消费的软硬件配套,培育一批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加快发展“直播带货”“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等新业态,支持实体商业发展线上业务,引导零售企业向“新零售”转型。开拓城乡消费市场,配套完善区域性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末端配送网点,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渠道。开展“A级景区+星级酒店”创建行动,加快组建旅游车队,建设旅游特色商品购物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旅游消费。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推动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坚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设“漳州产”内外贸展示平台,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引导出口企业打造内销品牌、开拓国内市场。发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平台优势,加快建设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国际快件中心等,打通“关、税、汇、商、物、融”产业链条,一体化发展保税物流、仓储、电商、展示,促进“买全球、卖全球”。拓展外贸空间,组织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开展线上线下“漳州产·全球销”“漳州味·世界行”活动,鼓励企业参展进博会,扩大服务进口。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