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社会新闻

诏安华侨父子公益接力——

不忘桑梓情 回报故乡恩

受杨秀全委托,何斌走访慰问困难家庭。

“叔,孩子们背上了新书包都顺利去上学了。”3月7日,诏安县白洋乡人大主席何斌通过微信视频向叔叔转达村里困难儿童的近况,视频的那头是何斌远在国外的叔叔杨秀全。杨秀全常年居住新加坡,何斌经常受其委托到各乡镇慰问。

今年春节期间,何斌带着杨秀全从新加坡汇款回来的三万余元,走访慰问了镇上的30户困难儿童及家庭。“受疫情影响,叔叔这两年无法回诏安了,但他每到春节都会嘱咐我去看望这些困难家庭,确保孩子们能顺利上学。”

这样的“回报家乡行动”,杨秀全和何斌已经走过了近20个年头。杨秀全是新加坡二代华人,祖籍诏安。在父亲的影响下,杨秀全虽成长于异国他乡,仍心系家乡发展。其父亲沈锦胜是桥东镇东沈村人,母亲何西香是桥东镇西山村人,新中国成立之前一家人移居新加坡。当年,在新加坡打拼创业还有诏安杨姓村民。因杨姓村民多年无子,沈锦胜便将儿子秀全过继给杨家作为养子。

沈锦胜生前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经常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上世纪80年代末,沈锦胜回乡探亲曾捐赠5万元,在桥东镇东沈村泰山宫附近修建小桥一座,方便村民出行。

杨秀全从小耳濡目染,传承了生父热心公益、爱国爱乡的情怀。父亲去世后,他接过“爱心棒”,每年都出资支持家乡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何斌告诉记者,2015年,杨秀全回乡探亲时,见到其父沈锦胜所捐修小桥的附近村道坑坑洼洼,便出资30万元支持修路。如今,从泰山宫望去,门前平坦宽敞的村道就是杨秀全捐资修建的。

去年年底,听说桥东镇西山村的祠堂要修缮维护,杨秀全又捐赠10万元。杨秀全曾对乡亲们说,“隔山隔水不隔情,离乡离土不离心,家乡同胞的事我一定会尽心尽力支持下去。”

作为杨秀全善行的“见证人”,这些爱心善举桩桩件件都记在何斌的心里。“每次我叔叔回乡探亲的时候,他们夫妻俩喜欢到处转转,看到生活艰苦的群众,都会慷慨解囊,为他们送去一点温暖。”何斌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前,杨秀全每年都会回诏安慰问村里的老人及困难家庭,希望以此让更多人参与公益。

让孤寡老人获温暖,失学儿童返校园,患病家庭重拾希望……截至目前,杨秀全为家乡诏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济困等公益性事业累计投入60多万元,慰问困难家庭400多户。

⊙记 者 王琳雅

通讯员 沈启寒 侯宁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