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0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1版:要闻

科能集团推出“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模式,且看——

“打工仔”变身“合伙人”

漳州憙玥会月子中心护士悉心照顾新生儿

近段时间,科能集团副总经理熊丽挺忙的,整天忙活着漳州憙玥会月子中心的“那些事儿”。

翻阅朋友圈,看着一条条评价、点赞,熊丽心情愉悦,不由地露出笑容。“每天都能收到客户的好评,心情美美的。希望通过月子中心提供的高品质服务,让更多的女性朋友对生宝宝、坐月子充满期待。”提起这份“不务正业”的工作,熊丽满脸的幸福与自豪。

多年来,熊丽一直负责科能集团的行政工作。去年,她摇身一变,成了月子中心的“合伙人”。

“打工仔”变身“合伙人”,工业“老大哥”进军服务业,似乎都有些“不务正业”。实际上,这并不是科能集团第一次转型升级。

在“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浪潮中,这一已有近30年历史,靠电能表制造起家,拥有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智能表生产基地的老牌民企正“内外兼修”布局着转型升级。

去年5月,市主要领导到科能集团调研时,希望企业强化应用导向、需求导向,提升物联网平台运用水平,努力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新服务。

目标,清晰明了;落实,立说立行。遵循这一要求,科能蓄力而动,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续动力,我们希望科能是一个创新型的组织。”科能集团董事长吴毅禧说,如今,科能有了更深层次的战略目标,建设“学习、众创、圆梦”的员工乐园,即进入科能的员工,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交流、反思;同时,公司鼓励员工创新创业,对创新项目和团队给予表彰。如此一来,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企业也获得更多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转型,组织模式要先行。公司制定了组织转型战略,从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组织模式转型为“平台层+产品线层”的组织模式。产品线采用合伙人制,集团提供平台,以投资合伙人基金的方式提供员工创新创业的机会,通过“共同创业、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合伙人制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企业转型升级,员工收获颇丰。“以前,我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任务。如今,我们成了自驱动、懂经营、会算账的小老板。”熊丽介绍,股东分红总额的5%作为新一年度的集团众创基金,用于激励创新工作突出的个人或团队。

转型,产业架构再发力。科能并非“不务正业”,而是在精进主业的同时,发展“副业”,不断加快“跨界”步伐,寻求新增长点。

主业再精进。公司围绕核心业务重新定位,部署“一核两翼三中心”,“一核”为智能电网终端产业,“两翼”分别为综合能源服务和海外市场业务,打造物联网设计中心、电子产品检测中心、智能制造中心三大中心,支撑公司能源互联网产业的“产品+服务”转型发展。

科能集团副总工程师许良刚举例,去年以来,公司开始搭建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对工业园区、工厂、写字楼等配电室的变压器等高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分析,给出用户降低能耗“最优解”。主业更强,发展动力更足。面对疫情冲击,去年集团整体业绩提升20%。

“副业”再深耕。目前,科能拥有电力科技、本地生活两大产业。在深化产品线合伙人制的管理改革下,月子中心、人工智能、汽车服务、综合能源服务、海外业务等各产品线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月子中心开业半年,超百位宝妈享受到“不一样的月子”。作为目前漳州规模最大的独栋花园式月子中心,中心还邀请高级人才负责月子中心的整体运营规划,提供的孕期管理、直播妈妈课堂、住院月子餐、住院陪护等特色服务引来了众多宝妈的关注。

看似“不务正业”的跨界,并不是随意而为。吴毅禧坦言,在行进过程中,不断调整“方向盘”,深入了解市场,掌握客户需求,精准趋势判断、引进专业团队、科学有效管理是企业的“转型之道”。

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我们现在从单一的电能表盈利点转换成有10个以上的新的盈利点。”吴毅禧表示,科能正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柔性制造转型,从海外产品输出向海外产能输出转型,从提供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升级,从提供线下顾客服务向提供线上线下智能高品质服务升级。 (杨志慧 廖瑜婷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