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老战士激动的回忆啊,我们在听、在听……”
——贺敬之
已有70多年党龄的革命军人胡英智今年94岁。在他珍藏着的一套老式军装上,挂满了记载他战功卓越的勋章:“一等功”“淮海战役纪念”“渡江胜利纪念”“解放奖章”“纪念福建解放60周年”……每一枚纪念章都是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一段用血与肉写成的赞歌。
出生于山东乳山县一个贫寒家庭的胡英智,21岁便带着对革命军队的向往,参军入伍,半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0年的戎马生涯,胡英智吃过很多苦,也带过很多兵,先后担任战士、参谋、股长、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务。“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的战士奋勇杀敌,那一场场战斗的胜利,我至今难忘……”提起当年的烽火岁月,胡英智难掩心中激动。战争年代,他先后参加掖县战斗、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小战斗数十场。
1948年9月16日的济南战役,胡英智任13纵37师109团轮训队其中一个班长,主要负责运送弹药物资。他说,每天有20多趟运输任务,一箱弹药50斤左右,敌人共有三道城墙,一道比一道坚固,到第6天才打到第三道城墙,战斗进入了最艰苦的攻城阶段。“步兵架着云梯往城上爬,爬上去往城里进攻啊。仗打得太苦了,也太惨了。登城部队在突破口上拼搏了四个多小时。”胡英智回忆起当年的情形:9月23日晚,自己所在的第13纵队第37师第109团担任主攻,指战员们前赴后继,奋勇登城,短兵相接,浴血格斗,殊死相拼。尽管子弹贴着头皮飞,但那时候没有人害怕,就想着使劲攻进城。
胡英智和战友们用长竹竿把一包包炸药送上城墙,随着连续爆破,国民党军的坚固堡垒被层层炸塌,厚厚的城墙炸开了缺口,突击连随即架梯登城,消灭城墙突出部的守军。9月24日凌晨,109团再次发起进攻,城墙炸开了,云梯竖起来了,城头上争夺突破口的战斗愈演愈烈。“我军突击队员与敌人短兵相接,刺刀捅弯了,手榴弹打光了,就用砖石、十字镐、子弹箱做武器,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厮杀,誓死坚守突破口。” 终于在9月24日傍晚全歼内城守军,济南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在这场战役中,109团浴血奋战、伤亡惨重。战斗结束,胡英智所在的班仅剩2人,因表现出色他被授予了一等功,109团被中央军委授予了“济南第二团”称号。
随后,胡英智一路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20余场大大小小的战斗。1949年底,胡英智响应号召,跟随部队辗转至福建一路剿匪,并于1950年解放东山岛战斗中,因智擒敌军俘虏荣立二等功一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胡英智继续在部队不同岗位上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直到1988年从部队离休。
曾经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随着岁月的淘洗,淡了硝烟,剩下的是革命的激情和胜利的喜悦,以及和平年代的淡定从容。在胡英智心里,绿色的军装,是他一生的底色,从山东到福建,从步兵到炮兵,从战士到团参谋长,不管身份怎么变,军人的本色初心,注定将陪伴他一生。
☉郑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