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已全部落下帷幕,本月下旬考生将迎来考试成绩公布、志愿填报等重要时间节点,这段时间考生要做什么,需要注意哪些,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
收好有用的准考证
准考证作为考试的凭证,却不仅仅在考试时才有用。高考后,请考生妥善保管好准考证,因为准考证还有很多用途。比如查询高考成绩时,系统会要求输入账号、密码、考生号三个信息,而考生号就在准考证上。又如,需要报考提前批次军队、公安、司法类院校的考生必须注意:这类院校在组织面试、体能测试(体检)等过程中,一般会要求考生携带高考准考证。另外,如果参加高考强基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外语口试等,有时也需要出示高考准考证。在高考录取阶段,考生在录取查询网址输入准考证号码,就可以知道自己当前最新的高考录取动态及最终录取结果。
关注志愿填报有关信息
今年,包含福建省在内的8个省份进行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我省高考首次实行“3+1+2”新高考模式。改革前,本科批次原则上以“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即为1个志愿,按“院校+专业”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改革后,本科批次原则上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另外,在志愿数量、本科批次投档模式、本科艺术类投档模式等方面,也与改革前有所不同。
因此,提前了解今年填报志愿的政策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教育部“2021年高考护航行动”安排部署,结合全国各省(区、市)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安排,“2021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将于6月22日至28日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举行。考生可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网页、“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阳光高考”百度小程序等参与咨询周活动,了解有关高校的视频直播活动安排。考生有何志愿填报的疑问,也可进行咨询。为提高咨询效率,请考生先浏览各高校发布的相关信息,了解相关情况。高考咨询周网址为https://gaokao.chsi.com.cn。
谨防诈骗陷阱
高考季,总有不法分子动“歪脑筋”,借高考散布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甚至实施诈骗。比如,高考成绩公布前,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事实上,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未经有关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
另外,在这里也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本报记者 戴岚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