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长泰将围绕勇当漳州高质量发展先锋的奋斗目标,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努力争创一批省级、国家级品牌,走出长泰特色发展之路。
构建现代产业,培育新动能
坚持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立达信物联科技园、松霖智能家居园、宏发电声继电器生产基地等专业生产园区建设,参与漳州打造半导体产业走廊,打造闽西南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两百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工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深化马洋溪生态休闲旅游与文化创意带建设,加快医养康养、体育文创等融合发展,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推行“妈妈式”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固化“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模式,实行驻企特派员专员服务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改革开放,构筑新高地
加强厦漳泰产业对接合作,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实现产业互补、全面融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推进联十一线长泰段公路工程(二期)等快速通道建设,跟踪推动厦门地铁2号线向长泰延伸、长泰通厦门的北部通道等前期项目,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主动对接厦漳泉民生事业资源,争取知名大中小学校、优质医疗资源等到长泰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此外,深化泰台经济文化贸易领域融合,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加快城市建设,提升新能级
抓住撤县设区的战略机遇,推进生态建设、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全面融入“大漳州”格局。加快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城市更新,推动城市重心“南进东扩西联北拓”,形成“一江两岸多组团”发展新格局,深度融入漳州中心城市发展和新城规划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大镇、新型工业强镇、魅力旅游名镇。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912平方公里全域景区。持续推进裸房、空心房整治和违建拆除“两治一拆”,努力打造漳州乡村振兴样板。
协同供需两端,激发新活力
长泰将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远之策,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对内资外资、国企民营、大中小微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建设包容并蓄、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体系,激励各类企业在长泰放心大胆创业兴业;立足资源禀赋,按照差异化、特色化思路,形成一批特色农业大镇、新型工业强镇、魅力旅游名镇,让龙津大地焕发出热潮涌动、百舸争流的勃勃生机。
坚持人民至上,共享新生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好用好文体中心、全民健身场所、家风家训馆等设施。创建一批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广医联体等模式,建设国家健康促进区。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
提升文明程度,彰显新形象
创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和省级文明示范城区。加快引进影视传媒、直播基地等项目,发展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推动文庙建设国家3A级旅游景区、龙人古琴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提升长泰文化产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