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4版:专题

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生态治理,实施“九大工程”:

“一廊道三林区”木麻黄种植,在路边、田边、海边、景区边,实施以木麻黄为主要树种的绿化种植。

八尺门海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实现“海堤贯通、海水流通、海域连通”,实施海域常态生态治理。

东南部沙滩修复,完成乌礁湾“排骨滩”整治,打造“沙白岸绿”乌礁湾。

东山湾-诏安湾生态保护,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广植普种红树林,构建3000亩滨海宜林岸带。

城乡污水收集体系,实现全岛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全县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92%以上。

“四条河道”整治,完成铜砵埭沟、东赤港、石埔溪、东英溪“四条河道”整治。

盗采海砂整治,实现县辖1800平方公里海域盗采海砂监管整治“全覆盖”。

“海陆滩”垃圾清理,实现海上、海漂垃圾“时时控、日日清”,保护好东山蔚蓝海域。

“两违”整治,对占用林地、耕地进行新建抢建的违法行为,露头就打,依法依规坚决处理。

(二)全域旅游:

●建设“十大景区”:

南门湾景区,打造现代与传统交融的网红打卡湾区。

屿南湾景区,打造有自然风光、文化底蕴的清新浪漫湾区。

马銮湾景区,打造国际化滨海休闲度假湾区。

金銮湾景区,打造山海联动、文体旅融合的活力湾区。

澳角湾景区,打造淳朴静谧的渔家风情湾区。

西埔湾景区,打造休闲垂钓、海上观光的亲海生态湾区。

铜陵古城景区,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景区。

苏峰山景区,打造占地步步有景观、处处有特色的“山海生态公园”。

鱼骨沙洲景区,打造千亩“水上沙洲乐园”。

凯景水世界景区,打造集海洋馆、儿童娱乐、商业配套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拓展“八大业态”:

红色培训游 海上运动游 登岛串岛游 休闲垂钓游

文旅影视游 婚纱摄影游 浪漫吉他游 全域乡村游

●完善“八大配套”:

智慧旅游配套 高端酒店配套 高档民宿配套

旅游标识配套 游客服务中心配套

旅游交通配套 旅行社配套 导游配套

(三)工业商贸:

●提升“一区两园”: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打造“百企入驻、千岗引才、万人就业”的产业新平台。

海洋生物科技园、玻璃及新材料产业园,突破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带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设。

●壮大“四大产业”:

海洋食品产业,打造全省重要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基地,海洋食品医药产业规模达200亿元以上。

玻璃产业,建成旗滨玻璃光伏光电基板材料项目,玻璃产值突破“百亿大关”。

新材料产业,完成太阳电缆海缆项目建设,电缆产业产值超过40亿元。

消费服务产业,建设“四街区”夜间经济工程,鼓励企业商户“小升规、下转上”,实现消费全面升级。

(四)海洋产业,构建“1126”产业格局:

1个现代化渔港经济区,完成“九大渔港”建设,基本建成产业融合示范的现代渔港经济区。

1个东山岛海产品全球集散基地,谋划建设产业融合示范区项目,打造形成东山水产“产供销”全产业链。

●2支船队:

近海捕捞船队,完成全县近1000艘近海捕捞渔船更新改造。

远洋捕捞船队,建设海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远洋捕捞产值占比达20%。

●6个片区:

下西坑生态养殖片区,完成下西坑3万亩海域养殖改造任务,打造“海上田园”牧场试点。

铜陵皇金鲍养殖片区,建成规模超5000亩的皇金鲍养殖基地,带动鲍鱼产业链产值到2025年达13亿元以上。

岐下体验养殖,推动2万亩海域养殖全部“泡改胶、木改胶”。拓展渔旅结合、渔业体验等业态。

乌礁湾深海养殖,规划拓展2万亩的深水养殖片区,培育“仿野生、纯天然”深水养殖品牌。

大产浅海滩涂养殖,完成大产海域养殖设施升级,打造3000亩浅海滩涂养殖示范区。

水产良种育苗,建设鲍鱼、石斑鱼等良种育苗科研基地,打造1-2个国内知名的水产良种品牌。

(五)对台对外开放,拓宽“六个通道”:

海上客货通道,完成城垵水域对外开放,完成对台客货码头建设、旗滨万吨级码头升级、东山港改扩建工程。

电商物流通道,申请开通“东山—澎湖”直航航线,培育跨境商品聚集商圈,打造内地寄往台湾的邮件、包裹“中转站”。

关口贸易通道,争取配套政策,放宽对台湾准入标准,对台小额贸易达3.2亿元,完成省级外贸转型示范县创建。

台企创业通道,实行台资项目管理便利化改革,到2025年全县台企6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台企5家以上。

人才共享通道,吸引台湾教师、医技、旅游、海洋产业等专技人才到东山就业创业,打造台湾人才聚集“洼地”。

文化交流通道,推动东山关帝庙联合申遗,借助关帝文化、东山台湾同乡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对台文化共融、情感共鸣。

(六)城镇建设,实施“六大建设”:

地标建设,建设占地超100亩的东山发展广场,打造东山“地标式”城市综合体。

市容建设,实施精细化城市管理,形成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

路网建设,建成迎宾大道延伸段,实施道路“白改黑”工程。建设新一中校区等周边配套道路,打通“断头路”,打造城市旅游景观路。

绿廊建设,构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优美城区。

休闲设施建设,建设城区公园、口袋公园、健康步道等一批利民、便民的城市休闲设施。

天际线建设,打造“闽南味、东山风”的海岛“风景线”。

(七)乡村振兴:

完善“一个规划”:推进全县村庄规划编制。

●建设“五类乡村”:

组织“示范村”,每个镇至少打造特色党组织5个、树立乡村党建品牌3个。

产业“特色村”,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7个以上,全县特色农业总产值保持稳定增长。

美丽“宜居村”,构建“马背山墙燕尾脊,红瓦石勒鸽子灰”的海岛建筑风貌,成功创建省级农房建设试点县。

文化“活力村”,保护全县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修缮古屋、古厝、古民居、乡村祠堂,让传统文化在乡村焕发活力。

乡风“文明村”,推动“一约四会”“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制度全覆盖,淳正乡风民风。

(八)民生事业,抓实“七心工程”:

称心教育,构建优质均衡、群众满意的教育服务体系。

暖心医疗,打造漳州南部医疗服务中心。

贴心养老,让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舒心住房,完成全县危房改造,加强对人才住房支持力度。

放心用水,完成红旗水库扩容工程、岛外引水第二水源工程,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安心环境,实现“平安乡村”网格全覆盖,成功创建“无毒示范岛”,严管重点领域安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顺心乡风,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本版文字由东山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