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7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财经

平和县农信联社:

奏响绿色金融“主旋律” 谱写产业转型“变奏曲”

平和县农信联社金融助理深入新建村调研乡村旅游产业信贷需求 林 婷 摄

平和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由于县域蜜柚种植规模偏大,价格受挫,果农连年亏损,支柱产业发展瓶颈逐渐显现。

平和县农信联社(以下简称“平和联社”)主动对接平和县“一镇一计划”“一村一方案”,创新发放“福茶贷”“福稻贷”“福村贷”等“五福”系列信贷产品13.32亿元,以绿色金融“引擎”助推辖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高山茶叶种植、立体循环农业、乡村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产业,让乡亲们生产生活越来越有劲头、有干头、有盼头。

“福茶贷”:

助力“退果还茶” 高山茶叶种植有“劲头”

崎岭乡位于平和县西部山区,这里海拔高,气温较低,种植出来的蜜柚成熟期晚,已经连续多年丰产不“丰收”。

近年来,平和倡导在高海拔山区(600米以上)实施“退果还茶”。崎岭乡时坡村的石大伯深知,高海拔山区气候湿润、常年云雾缭绕,最适合种植白芽奇兰茶,作为一名党员,他想带头响应政府“退果还茶”号召,但自己平时靠着打零工养家糊口,刚脱贫不久的乡亲们也不太富裕,产业转型的前期投资资金从哪儿来呢?他一下子犯了难。

这天,平和联社驻村金融助理石圳荣的上门调研带来了转机。石圳荣带来了农信社为支持县里“退果还茶”而推出的专项信贷产品——“福茶贷”。了解到石大伯的需求,他马上跟着一起到山上实地调查。很快,一笔20万元的“福茶贷”为石大伯解决了后顾之忧。有了金融活水的浇灌,石大伯家的茶园规模不断扩大,还投资建起茶叶加工厂,增加了不少收入。

“党员干部走在前,带动群众一大片”。有了石大伯的示范带动,当地农户在平和联社资金支持下,纷纷响应政府政策,实行“退果还茶”。截至7月末,平和联社已为74户“退果还茶”种植户提供授信789.7万元。

“福稻贷”

助力“稻田蛙”模式 立体循环农业有“干头”

近年来,平和县芦溪镇兴起了一种新型生态环保项目——“稻田蛙”立体循环农业。从水稻培育到水稻插秧后的第45天,农民把稻田蛙放入稻田,此时水稻可以起到遮阴效果,稻田蛙也可以捕食害虫。稻田蛙与水稻的生长周期彼此吻合,稻田蛙的粪便可以供应水稻的整个生长周期营养,水稻整个生长周期的害虫也可以供稻田蛙的生长。这种“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为支持“稻田蛙”发展,平和联社推出“福稻贷”专项信贷产品,主要满足该县依托水稻及其他粮食为主发展生态立体农业的经营主体需求,并实行利率优惠政策。截至7月末,平和联社已为辖内12户“稻田蛙”种养户提供授信共255万元,支持种植养殖面积190亩。古诗词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场景,在平和县的田间地头生动再现。

“福村贷”

助力革命老区开发 乡村生态旅游有“奔头”

“农信社的办事速度就是快!不到两天时间,90万元公司贷款就下来了,可帮了村里的大忙!”这些天,平和县国强乡新建村支书赖文达逢人便夸平和联社国强社的办事效率高。

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新建村大力发展村集体股份经济。国强社党支部作为新建村党支部的基层共建单位,在联学共建活动中了解到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富美新农村的规划,第一时间开展深入实地考察和市场调研,为村办企业平和芹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量身定制了专用于支持村集体经济的“福村贷”最优信贷方案。

依托“福农e厅”线上申贷平台,以及“掌上银行”移动综合服务平台,平和联社仅用了1天半就完成了申请、调查、审批、授信、发放等手续,实现了金融助理“最多跑一趟”、客户“一趟不用跑”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在“福村贷”资金支持下,该公司目前已为村里提供了20多个工作岗位,带着乡亲们一起开发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绿色生态休闲农业,销售民间工艺制品,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张余得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