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进彪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广州等城市在内的全国多地已采取行动,围绕治理校外培训和提升校内教学质量等,出台相关细则加以落实。
(央视新闻8月31日)
新学期开学前后,“双减”成了家长口中和各类媒体上最热的词汇。因为“双减”的目标是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有效减轻。这次国家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双减”,实际上也预示着现有教育模式将面临的一次转折。
这样的“双减”对中小学生是一个利好,对广大家长也是一个利好,但不同之处在于家长在利好背后还有着一些挥之不去的焦虑。原因在于,“双减”中作业和考试数量的减少会使家长们心里感到有些“空虚”,反不如以前那样踏实了。以前有着作业总量的指标,这使家长们心里有底,孩子虽然很累,但学习效果也是可期的。
但这次“双减”之后,尤其是考试数量的减少,使得家长们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因为考试成绩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重要考量指标。考试减少了,则意味着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掌握得更少了,这让有些家长感到焦虑。
另一方面,家长们的焦虑还来自于家长之间的相互猜测。因为在“双减”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吃小灶”或以各种隐蔽的方式给孩子“开小班”,以使自己的孩子暗中走在前面。而没有这样做的家长就会为担心自己的孩子落伍,从而焦虑。
可以看出,家长们虽然支持“双减”,但具体到个人身上就可能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会怕自己的孩子输在“双减”上。应当说,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因此,对学生实施“双减”之后,如何减掉家长们心中的焦虑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方面,家长们要真正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双减”的重要意义,从行动上支持和维护“双减”,为孩子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要及时研判最新情况,将“双减”政策分解细化,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细则,既做到切实减掉学生沉重的负担,又做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家长们对“双减”感到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