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九龙江流域,不时能够看到一群身着印有“BSR”标志的“蓝制服”的身影,他们或在水域救援、巡查,或在例行训练。作为政府应急体系的辅助力量,他们就是从事户外遇险和自然灾害救援的民间公益性团体——漳州蓝天救援队。
“队伍刚组建的时候,几乎每晚都要处理四五个马蜂窝,在一年间大概处理了1600多个。”队长曾力回忆道,缘于一群志同道合的“驴友”想要在漳州组建民间救援组织的设想,这个队伍于2016年4月成立,并从协助处理民众求助、辅助公安及消防部门行动中开始发展起来。
几年来,随着服务口碑的积累,在社会物资、资金的支持下,救援队逐渐配备起专业的救援设备,并在西溪亲水公园的木屋驿站(漳州大桥下)设立了队部。同时,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逐渐汇集了70多名队员、180多名志愿者,分设了搜救、保障、医疗、宣教等多个工作组,建立专门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将志愿服务拓展到山野救援、水域救援、城市救援、赛事安保、防灾减灾普及培训等领域。
“有‘驴友’在长泰红岩水库深溪峡谷遇险,丧失行动能力,急需救援。”令曾力印象深刻的救援行动,还要从这通求助电话说起。那天,他们在龙海鱼嘴岩体训刚结束,接到求援后,他们即刻派出15名队员,分三梯队赶往驰援。在救援中,面对巨石散落、地势落差大的难题,他们只好放弃担架,历经数公里的路程,接力将伤员背出峡谷。
这场救援险象环生,却只是救援队诸多救援行动的缩影,他们的步履始终不曾停歇。近年来,他们几乎每周都会接到救援、服务请求,单是今年至今提供的志愿服务就有70多起,广受市民的好评。
“我们能够坚持至今,皆因一颗热爱公益的初心。”曾力感慨道,大家不图任何物质奖励,甚至常常自掏腰包,但每收到群众的一个点赞、一声鼓励,就能让他们快乐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