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中,一张老旧照片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照片展现的是1994年“漳州女排腾飞馆”建成的场景,漫天的气球纷飞仿佛让人回到当时喜气洋洋的氛围中。但谁能想到,腾飞馆并不是在女排最荣耀时建成的。1992年,中国女排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失利后陷入低谷,“娘家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为女排分忧解难。当时,新建的腾飞馆因资金短缺未能竣工,女排训练场地不能得到保证。为了尽快建好腾飞馆,在漳州市委市政府“人均捐赠一元钱”的号召下,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学校,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踊跃捐款,漳州人民自筹500万元,解决了资金问题,最终助力“漳州女排腾飞馆”建成投用。
本组文字由 本报记者 杨 瑞 见习记者 王炜艺 陈嘉珉 整理
本版图片由 本报记者 李 林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