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8 < 上一版 返回首页
第12版:教育

秋·茶园小记

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漳州八中) 高一(1)班 陈湛恩

时光荏苒,树树皆秋色,田田蔓茶海。

午后明媚的阳光钻入竹片间隙,叶浪浮动,泛起粼粼波光。茶园里枯枝败叶落土成席,成就了新生的奠基。茶树青碧,日光为它织上了一层淡薄的金缕衣,漾漾地跃在风中。

为了讨上一口鲜美的茶汤,我们踏碎脚下枯黄的颓意,头顶竹笠帽、身背小竹篓,穿行于茶园行道间,甘当数丈织金绿棉上的流纹,与这满园茶醉生辉与共。采茶,亦劳亦美,说起它,总是让人心头泛起一阵茶意;想起它,也忘不了南方的诗情画意和北方的爽朗风情。记忆中的江南采茶女,穿着蓝底碎花衣,劳作于蜿蜒环曲的茶树行间,茶香四溢萦袖。忽而想起了江南的《采莲曲》,莲叶田田,茶叶浪浪。

入乡自得随俗,虽为采茶“新手”,但瞄准茶株间怯生的芽,只手没入茶海,将细茎捻起,轻掐下一枚,放落于腰间竹篓,动作要领一气呵成。轻晃时,篓底漾作一汪浅绿,美不胜收。

指尖“挑兵点将”,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道尽门道。选芽过嫩,香轻味涩;叶片儿过老,苦闷刻板。得知茶理,我们却也慢下了初来乍到时的利索,多了几分审慎的“挑剔”,少了几寸草率和匆促。于是,左顾右盼、上下挑拣,在分毫间,需判得个公正,才能入得了竹囊。半晌的功夫,只有星星点点,七零八落。古语:性达“中庸”,果非易事。

失意无解心头蹙。我随手弹落趴在叶上吮汁的瓢虫,枝条随之轻打个哆嗦,隐隐露出夹缝中不寻常的斑斓。那是一只蝶,不知几时,再也扇不动双翅,脆弱如纸,飘摇着坠入丛间阴翳,自此沉睡不起。夏尽秋至,自然的凋残久未为人察觉,只因藏于暗角,只得道一声惋惜与哀怜——唉,蝶逝于丛间。

“生在阳下!茶生在阳下!”忽听闻谁在不远处,如是兴奋地叫道。这源于生命的雀跃溢出茶田,逸散在空气里,冲刷着被阴影笼罩的心谷。

我猛然直起腰,阳光霎时再度裹挟。眯眼寻声去看,只见早有少年攀上陡坡,去探高处的茶芽。年轻的面容迎向光,笑颜烂漫,意气风发。

“向上去!向上去!”有人大声呼喊,我便也跨上矮坡。果然在高处,节候正好的茶叶肆意伸展,冲破霾雾,向阳而生。虽存有稚气两三分,但决然且无畏,正是对光和远方永远的热爱与向往,凭一腔热血,总奔在蓬勃的路上。

那一簇簇茶株顶尖,修剪后的重生,重生后地再孕育。在日升月落更替中,谱写着一部厚重的茶史和茶理。那些刚离枝的,还带着稚涩的气息的茶叶芽,它们应该不曾想象,自己可以在多番历练中,升华了生命的滋味。在温热的水流里,茶叶一片一片舒缓地展、优雅地舞,多像当初风儿在枝叶间呢喃后的俯仰啊!随之沉淀下来的,是口中端庄淳厚的茗香和品茶人心中久久萦绕的茶盼和期许。茶理,恰为人之情理。

天色渐暝,长风入松。群山之侧,红日西匿。

抬望眼,纤云融入天色;回顾处,山色浓抹一笔青,横贯长卷三千里。

实践之路,采茶人迈向归途,奔赴新的山海。(指导老师 蔡 园)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