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31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1版:要闻

丹心如一为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同人民在一起的故事

岁月流转,真情永恒。

虎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人民中间,给千家万户送去新春的美好祝福。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十个年头在春节前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

走过一条条崎岖不平的路,握住一双双满是老茧的手……一条条街巷、一间间村舍、一方方炕头,见证了总书记对人民的深厚情怀;一段段平易近人的家常、一句句温暖人心的问候、一次次亲切和蔼的笑容,定格下总书记对百姓的真挚情谊。

岁月奔涌,江山印证。

从黄土地中走来,从村支书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把人民幸福作为“国之大者”,带领14亿多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一)一条路

习近平:“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翻过山峦,跨过深谷,通往湘西十八洞村的柏油路,新建之后又再次拓宽,迎接着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家家户户挂起的大红灯笼,仿佛都在翘首期盼远方的来客。

“真希望总书记再来看看,我已经成家了,我的女儿就叫做龙思恩,长得可漂亮喽!”端起自家的金兰土蜂蜜,村民龙先兰笑得畅快。

龙先兰曾是村里有名的“刺头”。他小时候因为家庭变故性情孤僻,长大后游手好闲、嗜酒成瘾,哪家的姑娘都嫌他“又穷又懒”。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陵山区腹地的十八洞村看望贫困群众。得知村里光棍汉多,总书记笑着勉励大家,要加油干,等穷根斩断了,日子好过了,媳妇自然会娶进来。

那时,龙先兰还在外面“混日子”。听说总书记走后派了扶贫工作队,他匆匆赶回村。

扶贫工作队队长不仅认他做了兄弟,帮他申领小额贷款,给他引荐了养蜂的师傅,还将他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听总书记的话,自己加油干,好事自然来。”

2015年,十八洞村相亲大会上,有了一技之长的龙先兰,用一句话赢得了邻村姑娘的芳心:“我没有才艺,但我有力气,哪个愿意跟我走,我让她幸福一辈子!”

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劳务输出、苗绣制作……3年多光景,十八洞村多措并举,摘掉了贫困帽,龙先兰也从三箱蜜蜂养殖开始,彻底改变了人生命运。

十八洞村群众的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还惦记着十八洞村大龄青年的“脱单”问题。

“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

“7个,就是‘脱单’的大龄青年7个。”

会场里响起了会心的笑声。

“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向在场的代表说,满面含笑。

2021年2月,历经8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倾注巨大心血的这项伟大工程圆满收官。

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什么是百姓的喜怒哀乐?半个世纪前,陕北梁家河的黄土地上,下乡插队的习近平顶着严寒风霜,走过沟壑纵横,亲身感受过百姓疾苦。

几十年后,习近平作为中国国家主席访问美国,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提到了在梁家河当农民的7年时光,他坦陈:“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

因为走过一样的路,因为苦过相同的苦……从陕北梁家河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到浙江、上海、北京,再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走到哪里,就把这种朴素的情感带到哪里。

无论是在北京南锣鼓巷与老街坊亲切交谈,还是到河北阜平在老乡炕上盘腿而坐;无论是在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还是在兰州虚拟养老院给老人端菜送饭,习近平总书记用心体察着群众喜忧,感受着百姓冷暖,躬身探寻着人民幸福之路。

汽车下了318国道,循着尼洋河,径直开进西藏林芝镇嘎拉村。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村做客后,不断有游客来这里“打卡”。

“总书记察看了我家的粮食,还尝了一块奶渣子。”村民达瓦坚参说,“我的女儿想当医生,儿子要当短跑运动员,总书记鼓励他们加油。”

奶渣子的味道甜甜的,一声声“扎西德勒”的祝福发自肺腑。

这是习近平又一次踏访雪域高原,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亲自前来祝贺,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

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入藏,乘车颠簸了整整一天。 (下转第二版)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