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机动车违规停放,目前我市人行道大多采取阻车石进行物理隔离,但设置在坡道口处的阻车石不仅会减少电动车通行能力,也偶尔会出现行人、电动车碰撞阻车石等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此次改造中我市拟将阻车石位置内移至直行路段,并优化设置阻车石间距,避免间距过密、过窄,同时计划增设反光标识,提高非机动车夜间通行安全性。“改造中还将把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的高差口衔接平整,在交叉口或出入口位置对人行道进行降平处理,既增加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驻足等候面积,又有利于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的连续和舒适,减少‘颠车’状况。”市住建局城建科陈剑年告诉记者,改造细节围绕一个目标,就是保障市民出行的舒适和安全。
针对部分人行道位于单位、小区出入口及消防通道,原开口较小、仅用阻车石分隔形成出入通道等现状问题,此次改造中我市将在出入口或通道处以设置阻车石和施划地面标线的方式断开,提示行人或骑行者前方开口、注意避让,确保通行进出安全。
此外,此次改造保留行道树,对树池进行降平处理,并对沿线边角空间进行利用,合理增加通行空间和电动车停靠空间。“我们还将对人行道沿线路灯照明缆线及配套设施进行更换,增设部分具有漳州特色元素的城市家具,提升市民通行的体验感和舒适度。”漳州市城投市政集团建管部经理林慧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