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再次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公安机关民警辅警火速集结、冲锋向前,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他们藏蓝色的身影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各个岗位,用坚守和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
闻令即动 争分夺秒
3月11日凌晨,疾控部门通报我市台商投资区发生疫情,市“三公(工)一大”专班立即转入战时应急模式,市公安局牵头召集相关部门进驻市公安局联合办公,根据职责分工,第一时间投入工作。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市公安局相关警种及台商公安分局即刻开展大数据线上流调工作,通宵达旦,24小时与枯燥的数据“打交道”,快速、精准锁定每个“关键人”, 形成“一人一档”研判报告推送卫健部门,截至3月15日,专班累计研判涉疫数据40万余条,用庞大数据构建了疫情防控的坚固堡垒。
11日上午8时,奉命增援台商投资区线下流调的43名警力,带着装备,到达指定地点,投入工作,摸排病例及其密接者、次密接者轨迹,核实身份信息。
“请自动间隔一米,保持安全距离!”“请戴好口罩,做好身份登记!”3月12日台商投资区首轮核酸检测,上午6时,在全区253个核酸检测点,参战民警辅警提前到位,分流人员、维持秩序,引导待检群众严格遵守“一米线”等候,提前扫码进行信息预登记,督促群众佩戴好口罩,安抚他们的情绪,热心帮助有困难的群众,确保检测现场安全有序。
党旗引领 奋勇向前
“面对疫情、敢打胜仗、认真履职、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坚固堡垒!”这是漳州市公安局支援台商投资区疫情防控各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面对党旗立下的铮铮誓言。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抗疫主战场台商投资区成立了流调人员、增援警力、保生安康站三个临时党支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抗疫第一线。
“一刻不误、一个不漏、一查到底”,流调人员临时党支部党员民警与病毒抢时间、拼速度,克服种种困难,全力做好疫情传染溯源追踪工作。增援台商投资区流调工作的市公安局民警沈捷敏连续三个晚上通宵工作、坚守岗位,芗城公安分局民警吴锦聪不顾身体旧伤复发,忍着腰痛,坚持值守。
“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保生安康站临时党支部党员民警辅警全天候守护隔离点隔离人员,顶着高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隔离核心区开展24小时全天候治安巡查,并积极协调落实现场500多名被隔离人员的吃、穿、住、用等生活困难,确保隔离点平稳有序。
全警全力 筑牢防线
与子同袍,共赴“疫”线。疫情当前,全市公安机关打破警种、地域界线,全警全力,全力以赴阻断疫情传播。
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林晓东和市公安局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台商、长泰、龙海区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慰问一线参战民警辅警。
全市公安监所启动最高等级疫情防控应急机制,市拘留所民警娄吉荣克服父母年迈在外地、孩子小没法照顾的家庭困难,在封闭工作状态下,持续坚守工作岗位18天。角美派出所民警徐瑞良提前结束陪产假,将刚刚出生的女儿和正坐月子的妻子交由母亲照顾,主动请缨参战一线执勤。
市公安局警航中队民警把无人机编队化身“空中卫士”,成为阻断疫情传播风险的“奇兵”,第一时间完成重点区域影像智能拼接和实景三维建模,为防控指挥管理提供全息数据支撑。同时,利用无人机搭载热成像、照明、高音喊话器等模块,24小时白加黑两班倒,协助对封控区及周边开展空地巡查,织密立体防控网络,搭载高音喇叭的无人机采用普通话和闽南语不间断穿插广播,让防疫宣传更“接地气”。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警务机动大队作为疫情防控应急处突第一梯队,30名警员发扬不怕苦累精神,连续作战,日均检查车辆1万余辆,始终坚持“有力度、有温度”。
3月12日21时许,一名老人步履蹒跚向队员求助,自称一日未进食,饥饿难忍,想通过检查点回青礁村家中。队员们立即找来面包和水给老人充饥,由于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不理解防疫相关规定,队员便让老人先坐下休息,耐心讲解防疫规定,教其正确佩戴口罩,并上报警情,将老人安全送至龙池派出所。
3月13日18时许,他们在执勤中,发现一辆轿车因无法提供核酸证明迟迟未能驶离引起车道拥堵。队员立即将其引导至路边了解情况,发现该车内驾驶员及乘员均为聋哑人,队员们利用手机打字交流的方式,向他们解析防疫规定,引导他们到市第五医院完成核酸检测。
⊙章公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