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规划衔接是第一步。2021年6月,漳州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11个县(区)同步完成挂牌并进入实质性运作。一年来,漳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全面推广农村村民建房“两统筹、两统管”制度,优化升级28条“串点连线成片”线路,打造出110个特色样板村。
资金、政策有保障,振兴更有力量。2021年,漳州下达乡村振兴市级专项配套资金1800万元用于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下达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460万元,对全市82个乡村振兴工作力度大、成效明显村进行奖补;下达2021年村级组织运转市级财政补助资金440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漳州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11亿元,做到扶贫惠民项目、资金与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同部署同推进。此外,漳州不断完善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体系,一系列综合性支持政策和专项性保障政策,为各项工作顺利衔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产业兴旺。2021年,云霄县泥蚶产量超过7500吨,总产值达3亿元,成为全国泥蚶养殖大县。同年,漳州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高标准设施蛋鸡养殖基地、优质肉鸭和蛋鸭生产基地,诏安黄金百香果、南靖金线莲等4个项目新获批为第十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2家农民合作社成功入选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新增“三品一标”认定产品22个,确定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团体标准19项,华安铁观音等3项标准目前已正式实施。漳州还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选认工作,助力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共选派346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实现现有12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及12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全覆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2021年,全市积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共建成县级实践中心13个、乡镇(街道)实践所130个、村(社区)实践站1856个,“7+N”志愿服务平台也已搭建完成,注册志愿者人数达83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1万余场次;全市建成文化讲坛、家风家训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贤馆等各类教育场馆295所;市妇联“好厝边”巾帼志愿服务队荣获2021年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2021年以来,全市积极开展新一届各级文明村镇申报参评工作,共申报全国文明村镇21个(其中5个镇、16个村)、省级文明村镇162个。支持引导各地申报列入传统村落名录,先后已有45个村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52个村庄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漳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村建设品质提升作为市委“六比一看”竞赛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重点摸排卫生厕所逾3.7万户,推进全市11个乡镇全镇域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2021年完成投资2300万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34.98%。此外,漳州还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以我市长泰区人民政府为主起草的省地方标准《村容村貌管理与维护规范》获批发布,并于2021年7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该标准填补了我省村容村貌管理与维护标准的空白,使村容村貌管护工作有章可循,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标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