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谷文昌老书记战斗过的地方,东山的一个小村庄正在发生着蜕变。
坐落于东山县前楼镇东英溪畔的径里行政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500多人。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谷文昌的足迹,1957年至1962年间,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历经5年多的艰苦奋斗,终于在长近5公里的东英溪分段建成小水库6座、水闸路桥8座,同时在东英溪边创建全县第一个木麻黄树苗圃场,成功培育了500万多株树苗,绿染东山岛……
近年来,径里村党支部注重挖掘谷文昌事迹,通过打造党员教育基地、创办党史村史展览馆等形式,持续提升村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为“乡村振兴、径里先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党员带领这个曾被列入全国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成长为全省富美乡村示范村、省级绿色村庄、网红打卡村。
“每当我看着东英溪,就想起谷文昌同志,感觉身上有一种责任、一股动力。”站在溪水涓流的路桥上,县委组织部下派径里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兴深情地说。2021年7月,村党支部倾听群众意见,决定投资扩建村主干道路、自来水管等一批民生项目,但面临着村财贫乏、资金短缺的问题。李兴多方筹措资金,终于争取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资金共213万元,促使12项涉及民生工程如期竣工,还对村中“三线”进行整治,消除了“蜘蛛网”乱象。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不仅提升了整个村的颜值,也让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与此同时,径里村的产业发展也迈出大步。村党支部采取协助解决资金、种苗、产品销售等新举措,扶持11个科技示范户为龙头,带动菜农160户,创建品种优、产量高、价格稳的特色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400多亩,一年供应厦门等地超市商场的名优蔬菜达3000多吨,平均每亩年收入达2.6万元,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目标。
看到进村省内外游客日益增多的“钱”景。村党支部发挥当地拥有青山绿水、省级传统村落古民居文化、历史名人文化、枫叶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的特色优势,支持村民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和休闲农业等10多个旅游项目,推进村企“联姻”,探索走出一条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之路。
据悉,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5%。他们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敞开村门招引项目。去年9月,该村成功引进计划总投资3.5亿元的“山地自行车赛事训练基地”项目,被列入县“十四五”规划发展项目之一。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赛道征地等前期工作。村里还发挥党员在征地、拆迁中的带头作用,全力支持漳汕高铁变电站工程建设,现电站主体大楼已封顶,双向电源铁塔顺利安装。
此外,村党支部在全县率先创建家风家训展示馆,并在党建主题公园、古民居、大路口等显著位置上,采用图文并茂的墙绘,让红色文化和党的好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乡村振兴的向心力。近年来,已有20多个县直机关部门、镇党委组织党员到此地开展主题党日教育活动。 ☉谢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