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润 文/供图)近日,《漳州文库》第一辑的四种地方文献顺利点校刊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书目为《北溪先生全集》《林登州遗集》《二希堂文集》《漳郡会馆录》。
“近年来,省内外许多地区积极开展修志及重要地方文献典籍的编撰工作。如《绍兴丛书》《潮汕文库》《泉州文库》等,均系乡邦文献的集成之作,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泽被后世。”漳州市图书馆馆长蔡宇飞说,有鉴于此,市图书馆以《漳州文库》之名,有步骤、有计划地对现存漳州古代文化典籍进行系统整理与出版。这项重要工程对于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支撑推动作用,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
漳州建制1300多年,素称海滨邹鲁、文献之邦。代有经邦纬国、出类拔萃之才,涌现出陈元光、陈淳、张燮、黄道周、蔡世远、蔡新、蓝鼎元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留下了大量具有史籍价值的文化遗产。“漳州市图书馆于1990年设立《漳州文库》。经过30余年的广泛收集,我们已积累了一定数量、多种类型的地方文献。截至目前,市图书馆馆藏的古代漳州个人著述约有一百三十种,其中经部二种、史部三十种、子部十九种、集部七十种。”蔡宇飞介绍,此次《漳州文库》收录标准着眼于学术性、地域性、原创性、权威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和著名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优先收入。“如《北溪先生全集》是研究南宋理学思想的重要文献。‘北溪先生’陈淳是朱熹的得意门生。《林登州遗集》的作者林弼是元末明初诗人,曾与宋濂、王祎等同修《元史》,受到明太祖器重。”
“地方文献有的很稀见,甚至已成为孤本,所以更有整理出版的必要。”蔡宇飞说,编撰《漳州文库》也让一批珍稀典籍及时得到抢救和保护。“比如这次出版的《漳郡会馆录》。该书为清光绪刻本,光绪至宣统递修本,杨熊飞辑。该书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北京漳州会馆的馆志,对于北京漳州会馆的肇建沿革、会规会例、祭祀仪式有着颇为详细的记载。而最为重要的是,《馆录》详细记录了出入于漳州会馆的文武生员的籍贯、名号、科考情况,基本涵盖了清代漳州会馆的历史沿革。其载录的文武生员名册,是考察清代漳州生员科举情况的重要参考数据。而其记录的光绪十一年科举制度废除后的漳籍官吏选拔任用名录,可作为研究清末漳州科考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