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队友眼里,她是杨老师,也是“管上”“管下”“管空气”的“杨三管”。
“不管职务多高,进舱就得先过我这关,这叫‘管上’;所有地面都要消毒到位,这叫‘管下’;不让一个病毒存活在空气中,这叫‘管空气’。”对于“杨三管”这个外号,杨小燕特别得意。
杨小燕是福建援沪医疗队漳州队里的一名感控人员。刚到上海时,做了一天进舱护理后,杨小燕被安排到了感控组。一开始,她有点不乐意,“当时我更想做护理的工作。”
院感组组长杨榕源劝她:“只有保护好身边的同伴,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这句话让杨小燕豁然开朗,随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控工作中。
感控班每班次连续工作八个小时,加上来回上班路途,一天下来12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因此,成人纸尿裤成了“标配”。对于这个“标配”,杨小燕好笑又无奈,“现在我才知道小宝宝穿尿不湿的痛苦,重重的一包,简直让人坐立难安。”
工作之余,杨小燕还喜欢琢磨。医护人员抱怨护目镜镜片老是起雾,给工作添了不少麻烦。杨小燕听到后,记在了心里。下了班,她查文献,搜百度,反复试验,终于解决了队友们的这个大难题。“先用碘伏涂抹护目镜,再用纱布擦拭,对防止镜片留下污渍起到很好的效果,队员们都喊我杨老师。”
不管是“杨三管”,还是“杨老师”,杨小燕累并快乐着。
☉本报记者 杨婉真 通讯员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