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1版:要闻

​搭台引才、柔性用才、本土育才——

华安“三步棋”打造人才高地

近年来,华安出台一系列利好人才政策,切实做好人才的“引”“育”“留”“用”,突出人才服务经济发展,为建设新华安不断汇聚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首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刘火城、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林晓文、省级农村优秀实用人才李四州……一个个优秀人才在华安涌现。且看华安如何下好“三步棋”,打造人才高地——

搭台引才

深化“政企校”合作

近年来,华安不断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有效补充华安当地企业人才、技术短板,助推高素质人才引领企业发展,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共赢。

校企合作不仅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也让企业获得了高素质技术人才,使企业降低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福建省吉龙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华安经济开发区,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用于湖泊、河流及海洋的自动化监测仪器仪表。办公室内,毕业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郑明菊正专注地分析各类数据。她是该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的人才。

吉龙德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自2018年开始,企业建立实训和实习基地,还向学校捐赠部分设备,用于学生课题研究,学校则向企业提供优秀人才和专业课题知识成果,双向共赢。

“政企校”合作搭平台,引进人才促发展。随着“政企校”合作渠道不断拓宽,华安经济开发区企业与福建工程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5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7家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为各企业直接招聘人才43名。

柔性用才

成立专家顾问团

茶产业一直是华安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近几年,华安茶业发展遭遇瓶颈。当地聘请了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为华安铁观音的发展出谋划策。专家给出了对铁观音实施种茎提升工程、土壤改良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等扶持建议。

去年,华安率先在全省成立乡村振兴研究会,创造性成立县乡村振兴华丰镇产业园指挥部,官畲村、高石村、坪水村三个村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样板村。这些成果,也得益于专家顾问团提出的各种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建议。

“我们会对华安各乡镇各村庄的资源和特色进行产业规划、空间规划,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闽南师范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耀明介绍说。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华安率先实施柔性引才,出台《华安县专家顾问团实施方案》,成立工业发展、茶叶发展、乡村振兴等10个领域专家顾问团,聘用14名省内外专家顾问;引进华安籍医学专家、深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陈小砖为华安卫生健康客座专家;引进8个名医工作室,2021年专家坐诊530人次,授课63次,有效提升带动县级医院医师的诊疗水平。

本土育才

打造人才“孵化地”

华安在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的同时,也着力培养本土人才,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吸引乡村中青年回乡创业。

黄东锋是华安铁观音“茶叶制作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04年从福州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返回家乡继承父亲的茶叶生意。短短几年,小有成就,还带动周边农民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和茶产业转型升级。

举办茶王赛、评选“制茶大师”、奖励“产业带头人”、建人才公寓、举办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训……为鼓励黄东锋这样的“功夫茶人”,华安持续实施特色产业人才战略,每年投入人才专项经费1000万元,用于引育奖励人才和重点人才项目建设。

“帮助年轻人创业,在家乡成立创业基地这件事,我觉得我必须要做,而且做出彩。”刘火城是漳州市“首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2017年,他组织创建“华安仙都众创空间”,使之成为人才联络站点、创业资源枢纽,去年成功入选漳州市示范众创空间。

在这些平台的带动下,华安“招才引智”的朋友圈越来越广。依托全县6个人才驿站,培育了茶产业、玉石加工等各类优秀产业人才150多人。

“发展靠创新引领,创新靠人才支撑。”华安县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华安围绕“政策支撑、服务保障、人才培养”三向发力,持续“筑巢引凤”,着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不断激发内生动力,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为华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引领。

⊙唐小玲 黄建和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