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黄炳钦 文/图)6月3日下午,福建省海船钉造技术非遗传承人孔炳煌团队在东山岛南门湾“晒”出200年前的“泰兴号”船模,引来许多游人围观、拍照。
清道光二年(1822年)1月,一艘由厦门海商集资建造的超大型商船“泰兴号”,满载中国德化陶瓷和其他物品,以及随船前往东南亚的华工、商人、船员等将近2000人,从厦门港出发前往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航行到印尼北部海域时不幸触礁沉没。船上人员仅198人被救,其余全部遇难。“泰兴号”沉船事件成为中国木帆船航海史上遇难人数最多的一次海难事故。
2020年初,中国航海博物馆船模研制中心牵头组织对“泰兴号”沉船进行复原研究、论证与模拟推算,最终考证出“泰兴号”长约59.3米,宽约12.9米,船深约6.5米,载重量达1000吨,3桅3帆,是清代厦门港前往南洋地区的巨型远洋商船。
今年是“泰兴号”沉没200周年,中国航海博物馆船模研制中心委托福建东山孔炳煌船模制作团队按照原型船1:30的比例制作船模。“泰兴号”船模长2.4米,宽0.6米,主桅通长1.9米,头桅通长1.4米,尾送通长0.7米,船体为两层半结构。“泰兴号”船模制作完成之日,恰遇传统节日端午节,孔炳煌船模制作团队特地将船模运到南门湾沙滩展示,为东山岛的端午节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