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提到近期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银保监会提醒,广大老年人和家属应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防止利益受损。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形式主要有哪些?
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非法集资。一些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却还承诺服务,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名义,以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等形式非法集资。
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非法集资。一些机构或企业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长期出租养老床位、销售养老公寓使用权等名义,通过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利息等形式非法集资。
以销售“老年产品”为名非法集资。一些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
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非法集资。一些企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通过召开推介会、社区宣传等方式,诱使老年人签订“借贷”或者“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抵押房屋以获得出借资金,再将资金购买其“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等进行非法集资。
我市出现多起养老领域金融诈骗案件
近年来,老年金融消费者成为不法分子的重点关注对象。常见套路基本都是先承诺高收益、无风险、迅速致富,“诱导”老年人投资,待非法吸收存款后,不法分子立刻携款潜逃。近日,我市也出现了几起类似案件。
5月25日,叶女士在一名年轻男子的陪同下前往兴业银行金峰支行,要求银行柜员将银行卡内的钱转账到广州某国际集团,并申请提高电子银行限额。柜员发现客户年龄较大且转账地区非本地,立马提高警惕,详细询问其转账用途、与陪同人员关系等。叶女士表示转账是要购买公司债券,而陪同人员自称是其他银行的员工,且一再催促赶紧转账。经办柜员怀疑其中有诈,马上告知理财经理协助了解客户情况。在理财经理与叶女士沟通过程中,叶女士的陪同人员多次阻拦,一再声称双方已签订合同,并将叶女士拉出营业厅。兴业银行工作人员怀疑客户叶女士很可能遇上了投资骗局,反复拨打叶女士电话,均无人接听。为避免叶女士通过其他途径转账,理财经理立即将此事报告会计主管,会计主管当机立断,暂停叶女士账户办理非柜面业务。过了一阵,叶女士终于回电,在理财经理再三追问下,叶女士道出真相,她是通过“熟人”介绍,欲投资深圳某供应链公司一款30万元理财产品,据说该产品6个月的收益率可达9%。
了解原委后,理财经理向叶女士详细讲述诈骗案例和非法集资诈骗惯用的手法,并对整体事件作了一一剖析,提醒叶女士,其签约公司与转账公司不是同一家公司,且这两家公司的经营范围未有与国债或金融投资相关的信息。在兴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叶女士恍然大悟,并对兴业银行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表示感谢。
5月26日,兴业银行漳州金峰支行收到了叶女士的手写感谢信,信中她对兴业银行员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效温暖的服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据悉,2022年以来,在该支行工作人员的专业判断下,已成功拦截多起投资骗局的案例,帮助客户保住44万元资金。
兴业银行漳州分行提醒广大消费者,利用投资、返点等引诱中老年人汇款,是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广大中老年用户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贪小便宜,不轻信他人,不轻易转账,遇事要和子女多沟通,如有投资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等正规渠道办理。
■本报记者 闫 锴
通 讯 员 柯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