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要走出表面“精致”,避免“竭泽而渔”,还需要细致管理、长远规划。
“如何满足市民的娱乐需求,同时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刘益忠看来,面对市民高涨的露营需求,应疏堵结合,通过规范市民行为和更加精细的管理来达到平衡。
目前,市风景园林中心考虑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公园划定专门的露营区域,加强对露营区域的规范和安全监管,并配备必要的露营设施,如增设垃圾桶、公厕、停车位、供水处等。另外考虑引入露营经营业态,提供露营设备出租,减小市民携带不适用的露营设备对公园环境的影响。“露营的‘走红’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城市公园更多的作用、功能,这是可喜的。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市民开心、舒心、放心地露营。”刘益忠说。
专家:拓展“露营+”模式
“目前我市露营野餐发展还处于粗放的阶段,形态单一。”李彬认为,露营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要想行稳致远,首先应该完善基础设施,从硬件方面克服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其次要规划丰富露营的产品项目、体验场景和服务水平,通过多样化的“露营+”模式,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吸引不同消费人群,避免露营单一化、同质化发展。
同时,李彬还认为,我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露营旅游。“漳州的东部滨海休闲旅游带、中部花果茶旅游带和西部乡村世遗旅游带各具特色,一批优质景区和乡村已经实现了交通串联。露营的发展可极大丰富三大产业带的旅游产品业态,打造漳州‘网红’打卡新地标。”李彬建议,有关部门可加强统筹,细致规划露营产业的空间布局,将其融入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一盘棋中,让具有漳州特色的露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