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积极引导农村困难残疾人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开展种植、养殖、加工和服务行业等就业项目,带动更多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2021年全年共投入补助资金302.1万元,扶持605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
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县(区)开展辅助性就业工作。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难以进入竞争性就业市场,通过集中组织他们从事一些适宜的生产劳动,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2021年度共投入扶持资金20万元,帮助40多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
组织实施残疾人就业“6+1”政策。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用人单位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集中就业扶持、残疾大学生就业、盲人按摩、残疾人就业中介等项目进行政策扶持。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就发放扶持资金489.72万元,帮助2749名城乡残疾人。
今年,我市将适时启动《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力度,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益,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帮助广大残疾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报记者 林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