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7版:理论与实践

牢记嘱托 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

□漳州开发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四部图书,系统记述了习近平同志领导和推动地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丰富经历和实践成果,为我们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更好担当作为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漳州开发区坚持把学习四部图书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学习、以上率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特殊感情和特殊责任认真学习领会,更好地体悟习近平同志在地方从政时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和实践,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深学细悟,厚植赤诚为民情怀

在福建工作期间,“人民”在习近平同志心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以人民为中心”是他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提倡“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推动闽东脱离贫困。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调研,不论是在厦门、宁德、福州等地方担任领导,还是在省里担任省长,一贯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轻车简从,了解人民生活和疾苦,治理“餐桌污染”,严惩“瘦肉精”,增强粮食供应储备能力,实施“造福工程”,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持之以恒办好民生实事。

漳州开发区经历近三十年的发展,由偏僻的海边渔村发展成初具雏形的现代化城市,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造福了一方百姓。在福建任职时,习近平同志于1999年至2001年三年间5次亲临漳州开发区视察指导,并具体研究解决事关漳州开发区发展的财政体制、管理体制等重大关键问题,为漳州开发区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担任总书记后,他仍心系漳州开发区,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两次关切漳州开发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鼓励和支持漳州开发区改革发展实践,推动了新兴区域发展。我们将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继续秉承发展经济造福于民的思想,不断深化和推进开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推进宜居环境改造,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短板,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满足辖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开发区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赓续传承,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始终是胸怀大局,着眼未来。初到厦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牵头制定跨度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02年明确提出厦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鼓励从海岛型向海湾型生态城市转变,为厦门擘画了发展宏图。在福州,推动制定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对福州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00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把科技进步作为全局性和战略性工作来抓,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时至今日,这些战略擘画以其宏大视野和逻辑生命力,依然是新福建建设的基本方略。

回望二十多年前的漳州开发区,底子薄、基础差,处处是荒山野岭、乱石浅滩,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的习近平来到开发区视察指导工作,为漳州开发区纾困解难、绘制蓝图。他对这片土地寄予很高的期望,勉励初创的漳州开发区发扬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习近平等一批中央、省、市领导对于漳州开发区的关心与支持,让当时的漳州开发区班子深受鼓舞,更坚定了排除万难、搞好开发建设工作的信心。经过近三十年的开发建设,漳州开发区以港航起步,招商引资、园区开发,逐步向城市综合开发、打造滨海新城转型,践行“前港-中区-后城”模式,繁荣发展一方区域。未来,漳州开发区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聚焦以港促产、以产促城,加快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致力建设厦门湾南岸宜业宜居活力滨海新城,当好富美新漳州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引擎,早日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化为现实。

守正创新,练就实践实干担当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以过硬的担当精神,做了很多大胆改革探索。冲破思想和体制的重重阻力,吹响了福州乃至全省国企改革的冲锋号;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六年七下晋江,调研总结出“晋江经验”,推动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导省直机关效能建设,让“马上就办”在福州蔚然成风;倡导建立外经部门“一栋楼”,推进简政放权;主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福建保护生态、农民增收带来巨大活力……每一项改革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克服重重阻力,协调方方面面工作,习近平同志在系列改革实践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敢为人先、善谋实干的创新精神。

习近平同志也对漳州开发区先行先试模式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1999年来区视察提出“要理顺管理体制,一切为了招商、发展,在行政上、隶属上理顺,怎么有利怎么搞,减少摩擦系数,增强统筹协调能力”。为此,漳州开发区创新性提出了“区地合一”的管理模式,不仅顺利地推动了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拆迁安置工作,也有利于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提高规划水平,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支持下,漳州开发区紧紧把握难得历史机遇,通过移山填海、艰苦创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强”的华丽转身。如今的漳州开发区已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我们将牢记嘱托,深入贯彻领会总书记改革创新的理念,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突破惯性思维和僵化思想,秉持“创新发展、产业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全力“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奋力推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当好厦漳同城化“排头兵”,为漳州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