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综合

如何让“最后的告别”更有尊严

殡葬是民生的重要工作,殡葬公共服务体现的是城市“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而当前,我市的殡葬公共服务仍存在较突出短板。现有的告别厅多设于医院内部,存在规模小、数量少、空间密闭、交通不便等问题。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台港澳侨委主任许惠勇呼吁,应就近选址建设公共吊唁场所,提升治丧环境,让群众在这场“最后的告别”中感受到宽慰。

记者调查:街边地下室 人生最终点

记者走访发现,市区的公共吊唁场所多为医院临时设置的告别厅,存在规模小、容纳量不足、需排队等待等问题,而漳州市医院、第三医院、正兴医院、正兴养护院的告别厅甚至设于地下室。

记者来到漳州市医院告别厅的入口处,沿着狭窄的通道一路往下,经过几个楼梯拐角才走进告别厅。告别厅内灯光昏暗、环境简陋,亲属好友低声细语,现场气氛显得特别压抑。

“地下室的空气流通性差,疫情期间更不利于防控工作开展。” 许惠勇告诉记者,不久前参加了朋友的告别仪式,才了解到市区告别厅现存的问题,“家属连续两三天处于狭窄、阴暗的封闭地下场所,心情势必更加压抑,丧亲的悲痛或更强烈。”

“从中午到现在,六七个小时都处在这样一个又闷又暗的场所。晚上7点从地下室上到地面,头都是晕的。前来吊唁的人又多,我口罩都戴不住了。”家里亲戚病故的洪女士正在市医院的临时告别厅帮忙,她的口罩已脱至下巴处。她戴好口罩向记者抱怨道,“告别厅甚至连最基本的公共洗手间也没有。”

除了医院临时设置的告别厅,部分丧属选择在小区或者临街设置灵堂,打鼓吹乐扰民的同时也阻碍交通。“办丧事时,哀乐经常响一整天,十分影响小区居民休息。”家住芗城区丹霞园的朱先生向记者反映道,“小区巷子本身就窄,丧事棚子就搭在路边,出入更加不便了。”

部门声音:原址改扩建 功能更多元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推动市殡仪馆改扩建项目。项目共分两期工程建设,一期工程涵盖骨灰楼、祭拜广场、停车场等项目;二期工程涵盖吊唁厅、守灵堂、遗体处理用房、火化楼、公交停靠站等。

“二期工程的吊唁厅面积达3401平方米,设有多间吊唁厅,还有守灵吊唁厅两处和18间守灵堂。”市自然资源局详细规划和市政规划科工作人员表示,项目完工后将改善我市公共吊唁的困境。

“市殡仪馆改造前的告别厅条件较差,因位置偏远,群众一般只将死者送往火化安葬,在此办丧事的较少。”市殡葬管理所所长吴志荣告诉记者,在原址进行改扩建的项目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正进行场地整理及值班大楼土方开挖,各项工作均有序推进,“待项目完工,各项配套服务也将及时就位。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各项丧葬事宜,以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样、更便捷、更舒心的治丧服务。”

代表建议:考虑便民因素 盼就近选址

“到市殡仪馆,公交车要一个多小时,电动车来回一趟电量不够用。”市民杨女士表示,如果就近有办理告别仪式的场所,哪怕环境差点,还是会就近办理。

“市殡仪馆位于芗城区浦南镇,从市区出发车程超过半小时。”许惠勇表示,人生告别礼既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一场庄重的人生告别会,作为逝者的亲朋好友都希望能到场作“最后的告别”,“参加追悼仪式不方便,亲属便不会选择到此办理丧事。”

“充分考虑便民、交通便捷等因素,才能让人生告别礼既有尊严又有温度。”许惠勇建议,在距离市中心半径5公里内选址建设告别厅或能解决问题。他还建议可充分利用市区火葬场旧址的面积大及选址优势,进行升级改造,以更大程度便利群众。“可借鉴周边城市如厦门、泉州做法,公共吊唁馆建设相对完善,且距离市区仅15分钟左右车程。”许惠勇认为,以良好的环境、适当的价格以及周到的服务,在这场“最后的告别”中,让逝者有尊严有体面、家属心中有温度有宽慰,才是职能部门的应有之义。

☉本报记者 庄朝惠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