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们的教学资源要比以往来得丰富许多,特别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为了顺利迎接高考,除了课本上的内容,不少教辅材料、各种笔记等等,都成了高中生的校园记忆之一。
然而等到高考一结束,卸下升学的压力,学生们面对昔日的书和教辅材料是怎么处理的呢?
分门别类处理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的书不在少数,特别是在一些寄宿制的学校中,每到假期都能看到有学生成捆成捆地把书搬上车,运回家中,不少家庭的书房到最后都变成了学生们的书窝。在高中毕业之后,有些同学就把这些书就地弃置,或是直接放在教室中,任由下一届学生或者学校的工作人员取用。
面对自己留在学校成堆的教辅材料,高三毕业生王同学表示就在教室里放着,说不定下一届的学生还有机会用。“我也不知道学校有没有把这些教辅材料拿去回收,反正我只留下部分教科书,其他的教辅材料都放在学校没带回去。在初中毕业的时候,除了部分教科书以外,其他的教辅材料他也是直接丢在学校。如果把教辅材料都带回家,那真的太多了。”王同学告诉记者。
与直接丢掉的同学不同,不少同学显然更有“商业头脑”。这群有着“商业头脑”的同学在进行筛选过后,把一些没用的书给卖掉,也可以得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费。
“这本是我姐给我的,得留下。这本练习册我没写多少,不过未来我和我周围的亲戚朋友都用不上这本书,干脆卖掉……”高考结束后两个月,林同学开始整理起自己那些教辅材料。林同学将对自己有特殊含义的和没有用处的书本分别整理清楚,并请收废品的人来到家里将没有用处的书本回收。
分享剩余价值
比起直接丢掉或者卖掉不用的教辅材料,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做法更值得高三毕业生们参考。有一部分毕业考生会将自己用过的教辅材料进行整理,并挑选出其中有用的部分,转送给自己的弟弟妹妹,抑或是同校的学弟学妹,这样不仅避免了浪费,还能让这些旧的教辅材料发挥出新的价值。
“一开始我还担心自己上不了本一分数线,想说考不好复读。在得知分数的那一刻,我就通知我的亲戚朋友来拿教辅材料了。”陈同学跟记者说知道分数时的趣事。她表示自己平时成绩还算可以,因此在高考结束的时候,就有不少亲戚朋友过来借教辅材料和课堂笔记。当时还不知道成绩的陈同学并没有急着将自己的教辅材料和课堂笔记借出去,不过她还细心地拉了一个微信群,并在得知成绩的第一时间告诉亲戚朋友可以来借书了。“与其直接丢掉或者卖掉,不如分享给有需要的人。”陈同学告诉记者。
此外,还有一种教辅材料在每年暑假都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那便是高分学子的教辅材料。杨先生在高考结束后,就打听到邻居朋友的小孩成绩不错,早早跟他预定了他手头上的教辅材料和课堂笔记。杨先生表示,他的孩子高一学期已经读完,选择的科目也和这位高分学子相同,因此便借来了他的教辅材料和课堂笔记。“我听说有些学生会把他们解题思路做题经验记在本子上,我相信这些对于我孩子高中阶段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不过这个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好借的,他们借这些材料笔记必须要趁早,晚了可能就借不到了。”杨先生告诉记者。
作为记忆珍藏
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这段时光的记忆总会寄托于一些事物中,比如某一款常和朋友一起喝的奶茶,某一个常和兄弟打球的篮球场,诸如此类,都有着高中阶段的回忆。当然高中阶段的教辅材料中可能也存续着高中阶段的回忆,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这段回忆并不想丢弃或者送人。
“你看我这个壁橱,这边堆满了我从初中到大学时候的书,当然也包括我高中阶段的教辅资料。至于我小学的书,那时候我还不懂事,爸妈就帮我给卖掉了,现在想起来也是挺后悔的。”在刚刚工作不久的刘先生的介绍下,记者看到了刘先生从初中到大学时候的课本以及各种教辅资料,甚至还包括一些高中时期刘先生自己空闲时改编的小说。
刘先生表示,从初中开始,自己便跟父母说这些东西都不能丢。“对于这些书,总是会有莫名的情感在里面,空闲时间重新翻阅起高中阶段做过的教辅材料,脑海中总能闪回高中阶段和班级同学们一起相处一起为高考为人生奋斗的场景。”刘先生回忆道。
今年刘先生的堂弟也高三毕业,面对自己堆积如山的教辅材料,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家里人提议卖掉,而刘先生的堂弟却想着留下。对此,刘先生向他们一家建议道:“小弟现在已经高中毕业了,这些书都是他自己的,里面可能有一些属于他的回忆,怎么处理应该由他自己来决定。”
题图:闽南师大附中准高三学生赖锦涛和王哲霖利用暑假,一起翻阅讨论高三毕业生江博洋的复习笔记和解题思路手记。 本报记者 严 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