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7 < 上一版 返回首页
第12版:社会

​尝遍酸甜苦辣咸、感受人间温情后,河南“八旬浪子”老徐一改往日的执拗,决定收拾行囊,踏上返乡的旅程,为半生的流浪生涯划上句号——

“我要回家了,感谢漳州收留我这么多年!”

老徐(右)与院友闲话家常

“老唐,你来啦,嘿嘿。”10月25日上午,在漳州正兴养护院病房内,一位面带微笑、声音洪亮的老人兴奋地直起身子,和前来探望的市救助站弦歌社工老唐打招呼,随之拄着助行器向老唐走来。

说话的老人名叫老徐(化名),现年80岁,来漳州已有21年,目前是漳州市求助站弦歌社工的救助对象。

每一个流浪人员背后,都有一段心酸的故事,老徐也不例外。老唐说,多年前,老徐因与家人发生矛盾,负气离开家乡河南省驻马店新蔡县,2001年辗转流浪至漳州,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近年来,由于年事已高,找不到工作的老徐失去收入来源,开始过着居无定所的拾荒生活。2017年3月,社工第一次在新华西附近见到老徐,社工和他聊了起来,问他是否愿意进站接受救助,是否愿意回家。当时,老徐明确表示不愿意进站接受救助,也拒绝社工帮助其回家。但社工并没有因此放弃老徐。得知老徐眼睛患白内障后,社工更加频繁地对他嘘寒问暖,时不时给他送吃的,还带他去医院治好了白内障……五年来,社工对老徐的关怀和帮助从未间断过,老徐渐渐卸下心防,和他们袒露自己的过往。但社工每次向老徐提出助他回家,都遭到拒绝。

事情在三个月前出现转机。

今年7月底,老徐意外摔倒伤到脊椎。当时,老徐全部家当仅有一辆堆满杂物的三轮车和一只名为“毛毛”的宠物狗。在救助站工作人员、弦歌社工的帮助下,老徐被送往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后转移至正兴疗养院进行康复治疗。入院前,他还叮嘱社工要帮忙看好自己的家当。

在社工小林看来,这次救助意外改变了老徐多年来的想法。“当时老徐刚完成手术不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几位社工经常轮流前来看望他,陪他聊天解闷,并和他分享宠物狗‘毛毛’的近况。”社工小李说,在他的印象里,老徐是个不善与人交流,却喜欢与动物为伴的倔老头。上个月,有一次社工通过手机视频向老徐展示河南省二十年来的发展变化。突然间,老徐被触动了,他打开话匣子,和社工聊起了自己的家乡。社工发现,倔强的老徐也有思乡之情,内心深处隐藏着回乡的想法。于是,社工和老徐进一步沟通,慢慢打开他与家人矛盾的心结,随之,老徐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家。

“漳州好人多啊,在这里我觉得好温暖。”采访中,老徐告诉记者,漳州是一座有爱的城市,尽管如今归心似箭,但还是舍不得离开漳州。“来漳多年,得到了不少爱心人士的帮助,自己会永远记得漳州。”交谈中,每次提起漳州人民,老徐便会不自觉竖起大拇指。

老徐说,如今自己有两个愿望,一是在身体康复后能尽快启程回到家乡,看看这些年家乡的变化,并寻找失联多年的家人与之团聚;二为将寄养在救助站的宠物狗“毛毛”寻找到一位有爱心的主人,返乡前便没有后顾之忧。

“老徐来漳州21年了,如今终于想回家了,我们都为他的决定感到高兴,市救助站和社工们会尽心尽力,做好保障工作,让老徐安心踏上回家路。”老唐告诉记者,目前有关部门已根据老徐所提供的信息联系上老徐家乡的村委,待老徐康复后,便安排社工护送老徐回乡,并将联系当地相关部门协助老徐办理身份证、户口、五保、房子补贴等相关手续,同时依托当地有关部门继续寻找老徐的家人助其团圆。“我们一直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救助流浪人员解决温饱问题并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帮助这些流浪在外的人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不再流落街头无依无靠,重新感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温暖,拾起信心,再次踏上人生的征程。”

⊙记者 许文彬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