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马尔代夫晒太阳、去泰国潜水、去马来西亚吃咖喱、去澳大利亚看考拉……2023年春节假期,不少市民选择出境旅游,跨境游市场正全面回暖。不过,从旅行前的机票酒店准备工作,到游玩结束返程回家,境外旅游风险有很多,许多市民的保险却没有及时跟上。那么,针对旅途中航班延误、意外伤害、医疗救援等风险,如何有效配置保险呢?
跟团还需要另外买保险吗?
为了省去做攻略的时间,许多市民选择跟团旅游。一般情况下,旅行社会投保旅行社责任险。
即便如此,不论去哪里旅行,容易迷路、语言不通是多数人需要面对的情况,游客还可以为自己或家人购买一份保障范围和保障额度合适的,含有紧急支援服务的境外旅游意外险。旅行途中,面对生病、受伤、物品遗失等,都可以拨打电话求助。
据了解,旅行社给游客配置的保险一般是旅游责任险,主要保障因旅行社方面的疏忽和过失造成的对游客的损失,而非旅客自身的风险。然而旅行过程中的风险有很多。例如旅行前存在由于恶劣、极端天气,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旅行取消和改签的风险;旅行途中,财产方面存在随身财产被偷被盗,或行李托运途中遭第三方承运商损坏的风险;医疗方面,存在由于水土不服导致急性肠胃疾病,旅途劳累导致感冒发烧等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或在参加热门娱乐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旅行结束后,如在途中发生意外受伤或疾病,则面临需要回国继续治疗的风险等。除了关注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意外发生后能不能及时获得帮助或救援也同样需要关注。
买保险有哪些注意事项?
记者浏览各个保险销售平台,“华泰境外百万全球旅行险”“美亚全球通境外旅行险”“平安官方境外旅游险”“安联全球旅行签证险”……相关境外旅游险产品十分丰富。保险价格依据保障额度、保障期限、保障内容等,从十几元到上千元不等。保险责任越多,保障时间越长,保费也越高。不少境外旅游保险的责任还包括旅行证件和财产遗失、银行卡盗刷等多项责任。
市民可根据目的地选产品。业内人士指出,欧美地区路途较远,风俗习惯差异较大,且医疗费用较高,建议市民选择医疗保额较高、含医疗运送、紧急支援服务、随身财产、托运行李损坏、行李延误、航班延误、个人责任等全面保障的境外旅行保险产品。而亚洲地区通常设施比较完善,中国游客也比较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可以选择保障和保额相对比较基础的境外旅行险产品。
当需要保险公司提供国际救援时,就很考验保险公司在当地的资源和自身实力。因此,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也很重要。除了选择保险产品种类,在保险公司选择方面,市民优先选择大型保险公司、部分外资或者合资的保险公司更有保障。
■本报记者 王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