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和“七比一看”竞赛,推进实施“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向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漳州正沿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航道持续发力。
1 比征地拆迁与耕地保护
2022年,市住建局通过线上审核材料、现场开展调研指导、卫星地图比对等多种有效手段,加强竞赛项目审核督导。全市完成房屋征收面积447.9万平方米、占年初目标的224%,拆除面积417.5万平方米,其中,高新区“三大片区”拆除面积达184万平方米,占全市的44.1%,有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促进106个项目落实落地。大力推广“土地招拍挂+配建安置房”模式,新生成“安商一体化”项目53个,完成建设面积165.51万平方米;结合实际创新性提出“货币补偿+购房补助”安商一体化新模式,该模式已在南靖、东山、龙海、华安等县区落地实施,累计签约425户5.53万平方米,有效解决商品房和安置房供需矛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2022年,市自然资源局组织制定存量土地招商一张图,将市域范围内存量土地,特别是“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供而少动”的地块重点标注,在招商过程中重点推荐,有效消化存量,自然资源综合工作在全省自然资源厅辅助决策系统中排名第二。全市完成补充耕地(含补充水田及旱改水)10702.7亩,占年度目标的148.65%,位居全省第一;完成511个村庄规划编制,占年度目标的198.83%,位居全省第一;违法行为整改率92.90%,位居全省第一;土地报批30627.6亩,占年度目标的191.42%,位居全省第二;土地征收69051.6亩,占年度目标的383.62%;批而未供土地处置13831.67亩,占年度目标的121.68%;闲置土地处置7617.99亩,占年度目标的262.60%。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工作在自然资源部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处置经验做法被省自然资源厅转发推广;用地报批、卫片执法等工作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2022年,市城管局出台“两违”综合治理责任追究办法,推行“两违”铁三角,通过主官治违、“线上+线下”监管巡查、机制治违、高压治违、督导问责、堵疏结合等举措,严控新增化解存量,攻克“两违”难题,共处置925.3万平方米,处置率132.2%,省治违办专门发文在全省推广我市治违工作经验。
2 比项目招商
2022年,市商务局建立健全招商工作机制,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全年完成新签约二产、三产项目1363个、总投资3132亿元,成功引进2个总投资超150亿元的漳州高新区绿色发展及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和华昌大型综合体项目;总投资732.9亿元的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总投资232亿元的天辰高端聚酰胺系列项目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漳州核电二期项目获国务院核准。主要做法:持续深化“‘一把手’抓招商”,召开产业大招商攻坚现场推进会,开展9大类109场产业大招商攻坚系列活动,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坚持以上率下,分别带队赴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招商,推动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共外出招商265次,对接洽谈项目566个,推动签约和落地项目180个。坚持“好项目为王”标准,创新实施招商项目“亩均效益”考核,将亩均投资强度、纳税强度以及年纳税总额,作为制造业重大招商项目认定标准,共签约按“亩均效益”考核的制造业项目126个,预计年亩均纳税超30万元。突出有图有链抓招商,编制55张产业链招商地图,绘制2000家重点区域优质企业图谱及全市20个飞地园区地图,实现有图有链精准招商。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建立“管行业管招商”工作制度,开展“县区(园区)+行业部门+群团国企”协同招商,出台鼓励国有企业招商引资办法,形成每个部门、团体、国企“专注1-2个行业、联系100-200家企业、服务1-2个园区”的大招商格局。
3 比工业攻坚
2022年,市工信局及时成立竞赛工作专班,完善工业推进机制,出台《漳州市存量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评价和结果运用实施方案》,全市新出让工业项目用地1.57万亩,新建成工业厂房面积834.7万平方米,新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面积1298.9万平方米;新增入库制造业投资项目1332个,总投资额1558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34.7%,技改投资增长53.3%,均居全省第一。
4 比项目攻坚
2022年,市发改委积极做好项目服务工作,实行市领导“双挂钩”40个市级“重中之重”项目机制,累计召开协调会28场,协调58个具体问题。171个省级重点项目、762个市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907亿元、2340亿元,超序时进度14.6个、19.6个百分点;集中开竣工项目623个、总投资3346.8亿元,获得2022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全省项目工作正向激励综合考评第二名和第三名。持续开展项目入库攻坚行动,项目入库水平大幅提升,全年新增入库项目2487个、总投资3420.4亿元,分别增长50%、30%。依托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工作平台2.0,全市策划储备项目超5000个、总投资超4.5万亿元,为申报各类专项资金提供基础支撑。
5 比争取资金
2022年,市财政局、发改委全力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积极谋划项目,成立专人专班协调推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精心跟踪对接上级主管部门的强大合力。全市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73.34亿元,其中,九龙江流域(漳州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12亿元、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补助2.2亿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度158.62亿元,其中,漳浦乡村振兴系列项目获得13亿元,古雷精细化工项目获得5.3亿元,云霄下港片区棚改项目、台商投资区社头片区安置房项目各获得5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项目单位支出进度97.25%,比上年同期提升60个百分点;全市预算内投资资金支付率96.81%,争取政策性贷款资金146.2亿元,高新区“三大片区”EOD项目已获国开行拟授信123亿元。推动57个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项目清单、建议安排额度147.43亿元、居全省第一,目前已签约28个、额度60.8亿元、居全省第一,已投放16个、额度39.7亿元、居全省第二。
6 比乡村振兴与生态建设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精心谋划项目、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推进措施,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取得新发展,乡村建设实现新提升。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加快,全市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年度5类20项重点任务完成投资67.19亿元,占年初计划的246.9%,完成乡村振兴串点连片建设项目282个、项目完工率100%,年底绩效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全市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4家,新增优新品种产值29.04亿元,我市被评为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华安被评为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县。
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实施环境质量月排名考核制度并对外公布,有效压力传导,坚决打好污染攻坚战,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22年度省对市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取得全省第四名佳绩(自2016年实施党政目标责任书考核以来最好成绩)。水环境方面,49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97.9%、36个小流域省考断面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91.7%,均优于考核目标要求,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优良水质比例“十四五”以来最高,且主要流域的优良水和优质水比例均同比有大幅提升。大气环境方面,漳州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85,较去年同期改善7.8%,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优级天数183天,同比增加37天,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二;华安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一,长泰区空气质量优良率100%。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提速方面,推动两轮中央环保督察1253件信访件全部销号,反馈问题39个,完成整改37个,2个正在全力推进整改。其中诏安湾问题海水水质显著提升,“诏安湾中部”国控点位年度水质均值自2018年以来首次实现跨类别提升,消除劣四类;“诏安湾内湾下西坑西”国控点位水质夏秋两季连续消除劣四类。
7 比新增“四上”企业
2022年,全市新增新上“四上”企业1497家,其中,新增新上规上工业企业377家,新增入库资质建筑业企业134家,新增新上限上贸易业企业834家,新增新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52家。
市发改委
积极落实《进一步加快服务业提升发展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鼓励指导各县区培育新增新上规上服务业企业,对新增入库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给予奖励。2022年,新增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52家,其中月度新增61家;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8.8%,居全省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275.13亿元,增长5.9%,增幅居全省第二。
市工信局
深入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摸排一批后备企业,强化政策引导,精准指导达规企业和项目及时入库。2022年,全市培育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377家,其中新增企业数(116家)居全省第一。
市住建局
积极实施建筑业龙头培育行动,建筑业发展持续保持良好势头,建筑业产值实现874.54亿元,增速11.9%,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建筑行业税收收入23.72亿元,同比增长9.96%;行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8.23%,同比上升1.87%。装配式建筑达到2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重达到28%以上,圆满完成省对市考核目标。
市商务局
强化跟踪新注册和近限商贸企业,加大对近限商贸流通企业的培育和帮扶力度,推动电商、民营加油站、产销分离等多业态市场主体纳统,开展汽车促消费、发放消费券、举办美食节、商品展销等商旅促消费活动,推动限上贸易企业扩展销量。2022年新增834家限上纳统贸易业企业,是2021年2.53倍,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94亿元,同比增长156.1%,对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贡献率达49.1%,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个百分点。
看高质量发展成效
看经济指标
2022年,全市1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2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三,12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04.21亿元、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0.6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6380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789元、增长9.4%,以上4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GDP完成5706.58亿元、增长6.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66.35亿元、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341.03亿元、增长8.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完成4688.79亿元、增长15.8%,以上5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二位。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2.02亿元、增长10.1%,进出口总额完成1200.9亿元、增长13.9%,实际使用外资完成39616万美元、增长102%,以上3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看产业发展
深入实施“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实行“七个一”工作机制,编制《“9+5”产业发展布局图》,组织召开漳州市“四大经济”发展推进会、千百亿产业发展推进会等会议,加快培育壮大“9+5”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九大工业产业增长11.6%,高于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1.1个百分点;其中,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绿色纸业、石油化工、建材家居产值增速均超过10%,分别增长27.3%、26.7%、18.8%、14.9%、12.4%。建筑业、特色现代农业产值分别增长11.9%、4.6%,均居全省第二。数字服务产值、海洋经济产值分别增长18.1%、18.6%。
☉本报记者 李立平 采写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