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万物新,全民健身正当时。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加之春节后瘦身燃脂高峰期来临,文体消费复苏趋势明显,广大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开展各式各样的健身活动,以健康、快乐的心态迎接春暖花开。
不负春光 大众运动热情高涨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连日来,在市区江滨公园、碧湖公园、西溪亲水公园及街头各口袋公园,随处可见市民休闲健身的身影,他们或跑步,或散步,或打球,或打太极,或跳操……活跃的身影,成为春日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不到傍晚5点,西溪亲水公园生态体育公园内已有不少市民前来运动。“这里的场地宽敞,设备齐全,我们每天傍晚都会相约到公园,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散散步,疏通一下筋骨。”同闺蜜们到此共度运动时光的王阿姨告诉记者,以前缺乏锻炼,自从“阳康”后,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便加入了运动的队伍。
除了在户外享受春光,还有不少市民选择走进健身房开展体育锻炼。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市区各大健身房也是人气满满。有人选择在有氧区挥汗如雨,有人选择在无氧区撸铁消耗热量……一周前,市民孟先生办理了健身卡,还报了私教课。“过年期间胡吃海喝,饮食比较油腻,体重有所增加,健身房开了以后,我要坚持锻炼,把过年长的肉减下去。”和许多健身爱好者一样,孟先生在教练的指导下制定了“甩肉”计划,开启了新一年的健身模式。
乘着热潮 健身市场喜迎“春天”
后疫情时代,大众健康观念与健身需求也发生改变,越来越多市民加入了健身行列,健身市场乘着这股“健身热”,迎来了一波红利。
“放松,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在龙海区卓一瑜伽馆内,教练正带领着学员在舒缓音乐声中进行拉伸体式训练。该馆于正月初九恢复上课,元宵节过后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多。“学员反馈‘阳康’后出现气短、没有力气的情况,这阶段的课程设置上适当降低了难度,以调整呼吸和舒缓拉伸为主要目的,例如减压疗愈、细节流、舒缓流动等课程,讲究慢运动,注重细节,通过修复疗愈的方式来关注学员体力恢复情况。”馆长小一向记者表示,部分停课已久的老学员在最近复课,也新增了许多第一次接触瑜伽的新学员。
位于芗城区的育冠体育馆内的篮球场也于近期出现了“一场难求”的情况。“前两个月大部分人群处于‘阳’后康复阶段,场馆颇为冷清。如今场馆运营已完全恢复正常,周末基本场场爆满。”据体育馆负责人张伟透露,除了篮球、羽毛球、气排球的场地租借外,不少家长近期也让孩子恢复了羽毛球培训课。谈到今年的运动健身市场,张伟既期待又看好。
恢复锻炼 循序渐进切勿“贪量”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虽然不少市民开始选择锻炼身体,但仍有一些“阳康”市民处于观望状态。“痊愈后多久可以恢复锻炼?”“如何科学锻炼?”成了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人体免疫力及心肺功能损伤较为明显,许多人出现了气短、心慌、胸闷、心跳加快等情况。长期居家养病还会导致肌肉力量及耐力明显下降,锻炼有助于恢复力量和耐力,但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恢复。”漳州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林映欣建议,“阳康”后的锻炼可分为五个阶段。呼吸练习、正常步行、拉伸练习等属于恢复锻炼的准备阶段;散步、做家务、园艺工作等属于低强度活动阶段;快走、慢跑、阻力练习等属于中等强度活动阶段;跑步、骑车、游泳等属于有协调和有效技能的中等强度活动阶段;最后才是回归正常锻炼阶段。
“一般在同一阶段保持7天再考虑进入下阶段。”林映欣建议,运动时可借助电子运动手表监测心率和呼吸指标,若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20次/分钟以下,且人无不适,可考虑进阶训练;若心率超过120次/分钟或感觉不适,则需暂停训练并返回上一阶段。未配备检测设备也可通过自身观察状态分辨,如运动时吸一口气能够相对自然地讲一两句话则为正常状态。
此外,林映欣还提醒,由于个体情况存在差异,有些人康复后很快恢复正常,有些人则出现了“长新冠”症状。因此,市民在运动时要以让自己感觉舒服为准。“运动量宜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到繁,持续时间由短到长,切勿盲目冒进、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