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5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3版:专题

建设银行漳州分行

坚守金融为民初心 勇当服务社会使命

建行青年员工走进社区,宣传金融知识。

向商户普及反诈骗知识

发挥网点优势,开展厅堂微沙龙宣教活动。

漳州建行践行金融为民初心,送金融知识进平和县老年大学。

【核心提示】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构建和谐有序的金融消费环境,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建设银行漳州分行(以下简称:“漳州建行”)扎实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在产品设计、产品销售、提供服务等环节加强消保审查,排查潜在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全行员工自觉行为规范。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秉承“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积极开展多形式、多维度、多渠道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为金融消费者保驾护航。

01

强化宣教

提升金融素养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是一项顺民心、得民意的“民生事业”,而金融消费者宣教则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性保护措施。近年来,漳州建行积极开展金融消费者宣教工作,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通过各类宣传平台和渠道,扩大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倡导理性消费,树立理性维权意识,帮助消费者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从根本上维护消费者权益。

用好主阵地。该行在全辖网点开辟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区,通过电视、海报及宣传折页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覆盖。同时不断完善升级“劳动者港湾”日常运营,不仅提供涵盖休息、饮水、充电、急救箱等便利服务,还不定期开展厅堂微沙龙宣教活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国有大行的担当和情怀。

积极“走出去”。该行不仅聚焦大众客户,还关注“一老一小”、新市民、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以入企、入村、入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金融消费者宣教活动;同时以专业化服务、多样化宣讲,帮助公众合理规划财富,帮助老年人、新市民等群体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助力年轻人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

线上广传播。该行还依托建行研修中心“金智惠民”频道消保专区和建行国际互联网网站,向客户开展常态化金融知识普及,通过微信不定期向客户发送消保提示、以案说险等内容,以典型案例剖析、热点问题答疑等方式加强宣教效果,进一步提升客户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02

普惠金融

传递金融温度

发展普惠金融、增加金融供给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直接体现和重要内容。漳州建行纵深推进普惠金融战略,推广运用系列创新产品,开辟首贷户办理“绿色通道”, 持续拓宽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减费让利出实招。此前,受疫情影响,诸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面临订单下降、资金吃紧等经营痛点,漳州建行打出减费让利“组合拳”,让老百姓感受建行温度。据统计,2022年该行累计为676家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金额达5.26亿元;为1948位客户办理贷款延期超2000笔,累计延期金额超9亿元。

惠企保供不断档。在推广“小微快贷+惠懂你”等全流程线上融资服务的基础上,该行进一步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推出“商户云贷”“厂房快贷”等普惠金融专属信贷产品。去年全年该行落地厂房快贷19笔,授信金额9529万元,位居全省建行系统第一;自“商户云贷”上线以来,该行商户云贷授信客户近3500户,授信金额达13.13亿元。该行还适时推出“建易贷”产品,弥补了普惠类个人信用贷款产品期限短、额度较低的不足,受到广大客户青睐。

服务台商暖人心。该行还以服务台商、服务两岸经贸往来为己任,为台企投资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利用远期结售汇、掉期和期权等金融工具,引导企业在合适的时机办理金融衍生产品,最大限度地避免汇率风险损失;为台资企业提供包括资本项目收入境内支付、外债注销登记、资本项目线上支付等一系列便利化服务。截至2023年2月底,该行为9家台企办理授信业务,授信金额约111.12亿元。

03

科技赋能

共享美好生活

“人气旺了不少,‘建行生活’让我们更有信心了。”市区一餐饮店老板小田兴奋地说道。他的门店参与了“建行生活”的优惠活动,客流量涨了近6%。这是“建行生活”的促消费场景之一。

作为该行全力打造的服务客户生活场景的线上平台,“建行生活”涵盖美食、商超、外卖等多个方面。上线一年来,已投放优惠券约100万张,优惠金额超500万元,为400余家商户引流,惠及超21万注册用户。同时,该行还依托该平台承接市级政府消费券,目前累计发放政府消费券超20万张,直接拉动消费交易金额超700万元。

“要租房、到建行,放心又方便。”在云霄某公租房小区,前来咨询公租房业务的江女士连连点赞。近年来,漳州建行将公租房业务承办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积极创新公租房系统功能,打通多部门线上审核渠道,将申请、审核、配租等原本需要92个工作日的法定时限提速50%以上,有效提升公租房业务办理时效。与此同时,该行积极助力老百姓安居乐业,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2022年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超8500笔、金额超50亿元,并成功发放全市首笔“带押过户”二手房贷款,为百姓买卖房产提供更多便利。

未来,漳州建行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履行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不断提升金融为民新境界,持续推动消保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金融消费者保驾护航,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金融小课堂

擦亮群众双眼

提高防诈能力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高发、花样层出不穷。犯罪分子千方百计编造各种虚假事实进行诈骗犯罪。从最初的“中奖”“消费”等虚假信息,发展到“绑架勒索”“电话欠费”等虚构事实诈骗,甚至冒充电信工作人员、公安民警等,欺骗性极强。一些群众多年的积蓄一夜之间被犯罪分子骗取,危害性极大。广大群众一定要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首先要记住“四不三问”口诀,不轻信、不汇款、不透漏、不扫码,遇到情况主动问本地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

同时时刻注意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闲置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等。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动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防止泄密。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并定期更换。开通账户动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不随意连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登陆网上银行、支付账户等操作。最好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常见网络诈骗套路有哪些?

克服“贪利”思想。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对犯罪分子发布的中奖信息、高息贷款办理、信用卡套现及致富信息转让等内容,不要轻信,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多渠道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证、通讯信息等资料泄露给他人。遇到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需要转账的短信、电话等,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转账,以免将“急用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本组文字由 本报记者 闫 锴 通讯员 漳建宣 采写 图片由 漳州建行 提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