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县区要闻

精耕海洋牧场 打造“蓝色粮仓”

漳浦立足海洋资源禀赋,大力推进海洋养殖并取得长足发展。作为漳浦鲍鱼主产区的六鳌半岛,放眼望去,各式养殖网箱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漳浦某水产品加工企业在进行蟹肉罐头包装加工

东坂村河鲀已形成“产、供、销、游”一体的河鲀产业链

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漳浦县地处闽东南沿海,有沿海镇6个、盐场1个,渔业从业人数10万人,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区位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拥有全省唯一的石斑鱼院士工作站,对虾、河鲀育苗等养殖产量、面积位居全省第一,水产苗种品种和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是福建乃至全国最大水产苗种生产集散地之一。同时,漳浦县水产品产量连续五年增速排名均在全市前三,养殖产量为全市第一。海洋是漳浦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近年来,漳浦坚持以海带陆、以陆促海,立足海洋资源禀赋,让蓝色成为漳浦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现代渔业辐射带动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鲀欲上时。清明节前后正是品尝河鲀的最佳时节。远眺佛昙镇东坂村万亩河鲀养殖基地,形状不一的养殖池星罗棋布,波光闪闪,熠熠生辉。海水环抱下,一栋栋色彩鲜明、排列整齐的小洋房林立其间,一幅乡村振兴图活灵活现。

东坂村三面环海,依托东坂村良好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源条件,在长期的养殖探索中,当地村民摸索出了“鱼虾贝混养”的河鲀养殖模式,靠着这种套养模式,东坂村河鲀已形成“产、供、销、游”一体的河鲀产业链,成为远近闻名的“河鲀第一村”。 随着河鲀养殖产业的日益红火,村民们也看到了好“钱”景,纷纷加入养殖行列。据统计,该村约有6000人从事河鲀养殖业,河鲀生态立体养殖基地1万多亩,全产业链高达3.85亿元。

东坂村河鲀的成功养殖模式是漳浦县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的生动注解。近年来,围绕石斑鱼、河鲀、鲍鱼、对虾、罗非鱼、紫菜等优势产业带,漳浦县积极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抓好标准化池塘养殖改造,促进水产养殖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数量与质量、效益、生态养殖的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渔业项目建设,提高现代渔业辐射带动能力,带动渔业经济健康发展。

据统计,当前,漳浦全县已开发浅海滩涂水产养殖面积25万亩,其中,海上吊养8万亩,滩涂养殖6万亩,海水池塘6万亩,高位池1.5万亩,工厂化养殖0.5万亩,淡水山塘水库3万亩。漳浦已形成前亭、佛昙鱼、虾、贝,六鳌紫菜,深土白对虾等特色养殖产业,建立石斑鱼、河鲀、对虾、牡蛎、花蛤、泥蚶、紫菜、海带等八大规模特色养殖基地,养殖的水产品种已达30多种。

水产加工发展引领

近年来,漳浦鲍鱼产业发展迅猛,优质的品种、先进的养殖技术让鲍鱼产业成为漳浦县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之一。经过精细化的用心培育,漳浦鲍鱼不仅口感好,而且品相佳,一些鲍鱼加工厂也瞄准了漳浦鲍鱼,直接把工厂建在漳浦。

2017年,曾经在广东从事鲍鱼加工多年的蔡晓青在漳浦开办了水产品加工厂,深加工漳浦鲍鱼。如今,该公司生产的鲍鱼速冻制品、干制品、罐头等系列产品,受到了国内以及东南亚地区不少食客的喜欢。

蔡晓青表示,在漳浦办厂加工鲍鱼,主要有3个优势:区位优势,漳浦海域适合鲍鱼生长,工厂靠近原料地,可以就近取材,降低企业成本。产业链优势,漳浦鲍鱼有完善的育苗、养殖、收购产业链,就地加工,有利于加工产品的销售。原料优势,漳浦鲍鱼的养殖饲料以龙须菜为主,养出来的鲍鱼色泽金黄、口感Q弹,更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

鲍鱼加工企业的入驻,不仅让漳浦鲍鱼走出了国门,同时也加快推动鲍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漳浦打造中国鲍鱼主要产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做出贡献。

水产加工业正成为漳浦县水产养殖健康、快速发展的火车头。据了解,漳浦现有规模水产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15万吨,日速冻能力87.6吨、冷藏能力2900吨/次,制冰能力1600吨/次。主要加工水产品包括海捕蟹、牡蛎、对虾、花蛤、紫菜、罗非鱼及上层低值鱼类,其中冻煮花蛤肉、巴非蛤肉产量和产值是全省之最,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花蛤加工出口基地;巴氏蟹肉罐头是供亚洲地区最大集散地,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以佛昙的丰盛,前亭的顺益、元新,深土的新华东,大南坂的丰滋雅、美丽家香等重点水产加工企业。

培育良种蓄势赋能

连日来,陆上春种一派繁忙时,海里别样的“春耕”图景也徐徐展开。在漳浦各沿海乡镇,养殖户们正抢抓时机投放鱼苗,为今年能有好收成打下基础。

近日,在漳浦佛昙镇养殖大户杨锡勇的基地里,这里聚集了前来购买鱼苗的客商,他们忙着捞鱼苗,称苗重,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养殖大户杨锡勇告诉笔者,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他们除了引进鱼苗的品种,还早早做足设施设备、场地以及人员的各项准备。为服务养殖业春耕生产,漳浦县组织技术力量,探索蓝瓜子斑、金刚虾等新品种育苗技术路线,推广鲈鱼苗工厂化→室外温棚、石斑育鱼苗工厂化→高位池标粗等育苗模式,进一步加强苗种成活率;同时,还引导石斑鱼育苗户创新研发新品种,自发组建实验室,提取不同石斑鱼品种精子杂交选育,并进行养成试验,保证鱼苗满足市场的需求。

百业种为先。作为全省海洋渔业大县,漳浦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苗种繁育所必须的水温、盐度、流速等优势。为做大做强漳浦水产“种业芯”,漳浦县采取多种举措全力推进,为培育壮大“种业芯”提供硬核支撑。依托协会开展管理,在名优品种推广、病害防治、减量用药等方面加以辅助引导;营造浓厚创新研发氛围,通过技术培训和合作,自发组建实验室,配套相关设备,通过杂交选育优良品种,并进行养成试验;山海融合,淡水品种齐头并进,充分挖掘淡水优新品种,研发探索新的技术模式,引进中华鳖、日本鳖、黄沙鳖,开展杂交驯养,取得良好成效。

当前,漳浦全县建有各类水产苗种育苗室(场)400余家,拥有省级、市级良种场7个。近年来共引进南美白对虾、金刚虾、云龙斑、绿盘鲍等优新品种10多种,石斑鱼育苗量3000万尾,对虾育苗量290亿尾,三倍体牡蛎育苗量5000亩,鲍鱼育苗量24.28亿粒。水产苗种品种和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是全省乃至全国县域最大的水产苗种生产集散地之一。

漳浦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兴则漳浦兴,海洋强则漳浦强。下一步,漳浦县将在建设现代渔港的基础上,推进现代渔业经济区的建设,推动渔业生产、精深加工、休闲观光等产业,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在海洋经济的大潮中争取更大的作为。

本组文图由 漳浦县融媒体中心 林素真 林惠卿 整理提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