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门,春日的阳光将我拥抱,让我感受到它的温暖,春风轻柔地拂过我的脸颊,拂去冬日的寒冷与干燥。带着美美的好心情走进大山,来到竹子的“海洋”。
它们刺破泥土,掀翻石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头来。嫩小的竹笋似乎刚刚破土而出,脑袋上还顶着一层松散的泥土,像极了刚睡醒的婴儿,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环视四周,略显几分懒散。竹子可不长这样,它表皮光滑,摸起来像婴儿的肌肤,颜色则碧若翡翠。它们站立在山峰上偷窥行人,惹得人们走过了还要回头张望,那细长的体形,高挑的身材,挺拔的身姿,气质非凡。它宛如一位美丽动人的仙女,在轻薄如纱的爱中展示它那优美的身姿:又似英姿飒爽的军人,在展露出它那挺拔的脊背。
据说,竹子每天可以生长30厘米,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光速生长的背后,是它们经历了四年漫长的扎根、孕育。当第五个春天迈着欢喜的步伐到来时,竹子便会破土而出,探头探脑地打量着世界,从此告别泥土中的阴暗,拥抱光明。因为经历过漫漫长夜,才懂得光明的可贵。我们就好比是那竹子,学习的过程就是竹子的成长过程。小学打基础,初高中如同出土后的竹笋,享受阳光般地吸取知识,完成学业。这过程何尝不是漫漫长夜的考验,是成为栋梁之材的必经之路。
竹子在土中早早地蓄力,为了未来的生机勃勃,光速生长。这就和少年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品质一样。我们的一生虽短暂,但需积极向上。人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唯有厚积薄发才能赢得精彩。
怪不得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都爱画竹、颂竹。它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何人不爱呢?
(指导教师 陈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