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护理工作,可能在大多数人眼里,大都是美丽、亲切、温婉的女性形象,然而在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医学院里,“百花丛中”有片“绿叶”。他就是2020级护理专业的赵立帅。
日前,福建省红十字会在福州举行南丁格尔护理奖学基金2023年度颁奖仪式,赵立帅是领奖者之一。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纪念红十字运动先驱南丁格尔而设立,是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福建省红十字会南丁格尔护理奖学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就读于福建省内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普通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优秀全日制研究生、本专科应届毕业生,培养和激励具有南丁格尔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护理人才。
能够获得南丁格尔护理奖学基金,让赵立帅倍感自豪。随后,他受邀参加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中华职教社联合举办的校园宣讲活动,分享他的成长故事。
学理论 重实操
为成为男护士而自豪
说起报考护理专业的初衷,还得从赵立帅的家庭说起。
今年22岁的赵立帅出生在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父母在家务农,赵立帅在家排行老四,上有2个哥哥和1个姐姐。2018年,父亲因在干活时不慎摔倒,被送进当地的医院治疗,由于病情严重,必须长期住院。
为照顾父亲,正在读高一的赵立帅不得不请假,在医院照顾父亲。看着在病床上痛苦呻吟的父亲,尚未真正成年的赵立帅既无助又懊恼,他多希望能够有点医学常识,减轻父亲的病痛。也就在那时起,赵立帅萌生了高考报考护理专业的念头。两年后,赵立帅如愿以偿,成为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的一名学生。
原本以为护理学是一个简单的学科,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高中学习文科的赵立帅,大一就被各种人体解剖、药学原理等理科知识搞得晕头转向。赵立帅不得不重拾高中化学、生物课本,掌握一些相关的基本原理,以便在学习上能更顺畅些。
学习中,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扎实的实操技术是考核学生能否毕业的重中之重。在实操训练中,让赵立帅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静脉输液。记得第一次实操训练,由于太紧张,他要么忘记消毒,要么找不到血管,要么止血带没能绑好,整个过程显得非常慌乱,让他挫败感十足。
为尽快掌握静脉输液技能,赵立帅利用周末,来到实操室进行操作。临近毕业的时候,由于需要训练的人越来越多,实操室的位置又有限,赵立帅不得不等到晚上10点过后,大家离去的时候才进行操作,就这样一直训练到凌晨四五点。功夫不负有心人,赵立帅的静脉输液技术也从零成功率上升到一“针”即中。
“这只是一份普通的职业,不需要用性别将他们区分开来。”当被问到作为男护士会不会因偏见或“尴尬”而感到窘迫,赵立帅坚定地说,“作为男护士,我感到很自豪。”
赵立帅认为,作为男护士,可以弥补护理团队中女护士的短板。例如,当患者行动不便需要转床做检查或者起床如厕,男护士能更加轻松地将患者搀扶起来;一些体型较胖的病人翻身,有了男护士会更加轻松;男护士普遍能熬夜,倒班适应性强;夜里人手不足时,男护士也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提供支援等。
肯努力 有方法
志愿服务时长全院最长
除学习上刻苦,志愿服务时长也是南丁格尔护理奖的考核重点。2020年至今,赵立帅的志愿服务时长达到585小时。三年来,他的身影活跃在疫情防控、校园活动等场合中,成为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医学院中志愿服务时长最长的人。
更难得的是,赵立帅是一位很好的时间管理者。在大学阶段,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从事志愿服务,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赵立帅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年段的前10%。同时,因心疼父母,不愿加重家里的负担,在整个大学阶段,他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用:周末,到校园的餐馆做帮厨;寒暑假的时候,到天福茗茶店里当服务员。
因成绩优异,去年6月,赵立帅得到去福建省立医院实习的机会。可能是家境贫困的缘故,他从小感受到太多的人情冷暖,因此对待病人,他比别人更多了一份悲悯和柔情。实习阶段,不管是面对年老还是年轻、经济优渥还是贫穷潦倒的患者,赵立帅始终保持着灿烂且富有感染力的笑容,用扎实的理论和实操,以及自己的耐心、细心、爱心,赢得带班医生、护理团队和患者的认可。
知识改变命运,越努力越幸运。赵立帅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给贫困的家庭带来希望的曙光。如今,他已结束了为期9个月的实习生涯,并通过了福州一家部队医院的考试以及南平市一家县级医院的考试。
“我愿将自己最好的年纪献给祖国,献给党,献给护理事业。”赵立帅在参加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中华职教社联合举办的校园宣讲活动中,面对现场的上千名同龄人,他用铿锵话语表达了自己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林惠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