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9版:社会

从事剪纸30多年,创新立体剪纸技法——

她的剪纸长卷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游金美(左一)讲解《巧剪颂祖国·献礼百年梦》创作思路

漳浦县剪纸艺人游金美的剪纸作品《巧剪颂祖国·献礼百年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近日,她收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寄来的收藏证书。

《巧剪颂祖国·献礼百年梦》是一幅长达十米的剪纸长卷,该作品以建党100周年的光辉历程作为故事叙述题材,分回望、当下、展望三个篇章,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开展革命斗争,推翻“三座大山”的光辉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巧剪颂祖国·献礼百年梦》是游金美运用自己创新的立体剪纸技法创作而成。

“立体剪纸比传统的剪纸形式更为生动、活泼,深受大家的喜欢,但难度系数也更大。”游金美说,立体剪纸不但考验一个人的美术功底,更考验空间思维能力。她介绍,要让作品从“立体”收回“平面”,做到收放自如,就要准确寻找纸片立体交叉处的定点,这就要求在剪纸部件的搭配上,拿捏得精准稳帖,做到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作品平立自如,便于收藏展示。

从事剪纸三十年

她把兴趣变成了事业

游金美的作品能够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除了有特别的技法,更离不开的,是她多年从事剪纸打下的坚实功底。

游金美出生于剪纸世家,从事剪纸30多年,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剪纸展览中获奖,金奖、银奖、铜奖都有。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浦剪纸第三代传承人、漳浦立体剪纸创始人、漳浦剪纸第二代传承人陈秋日的学生,曾被授予“民间艺术十大名家”的荣誉称号。

谈及跟剪纸的缘分,游金美回忆,小的时候看着家里人在剪纸,耳濡目染之下,她就对剪纸生出了浓浓的兴趣,一有空就拿着剪刀坐在那里安静地剪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就这样,在8岁那年她开始正式拜师学艺,跟着姨妈陈秋日学习剪纸。14岁时,她就已创作发表了多幅剪纸作品,显露出不俗的艺术天赋。

转眼间,游金美从学校毕业了,进入了一家公司做了会计。但是她手中的剪刀却没有停下,业余时间只要一有空她还是会拿起剪刀。随着孩子的出生,游金美回归家庭,做起了全职家庭主妇。在细琐的家务之余,她还是一直坚持把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用剪纸的方式表达出来。

“只要一拿起剪刀,就会忘却很多烦恼。”游金美笑着告诉笔者,当她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时,仿佛那个十几岁痴迷剪纸的女孩子又回来了。

出于对剪纸的热爱,游金美一剪就是30多年,本来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想到后来竟将兴趣变成事业。“我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游金美说,剪纸对于她,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个灵魂的安放之所。

在传承中创新

她的剪纸文创产品远销国内外

“剪纸最难的地方是构思,而我有‘秘诀’。”游金美说,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作品许多是以漳浦民间民俗文化为主,比如 “穿灯脚”“踩高跷”“攻炮城”“做粿”“蒸年糕”等等。她希望让更多的人通过她的剪纸作品了解漳浦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对于游金美的创作来说,也不是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剪纸技艺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因此,早在2013年,她尝试创作了一些关于具有漳浦地域特色的题材如《古堡神韵》赵家堡,该作品于2013年获得海西剪纸艺术大赛金奖后,还引发了一阵轰动。游金美笑言:“因为有自己独特的东西,那时就被很多人模仿,所幸的是,模仿的人多了,漳浦的特色被更多的人知道了。”

游金美对漳浦赵家堡情有独钟,她还在赵家堡开设了公益剪纸学堂,义务为剪纸爱好者们传授剪纸技艺。她表示,赵家堡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每次到赵家堡她都深深为那里的建筑和文化所震撼,所以就很希望能在里面传授剪纸,把剪纸文化融入赵家堡文化,一起传播出去。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将赵家堡打造成剪纸堡,通过剪纸,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那里,让古堡焕发新的生机。

现在,游金美的剪纸作品已经远销国内外。她充分发挥创造力,将剪纸这门艺术与商业产品融合,创造出“剪纸+”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如将剪纸做成卷轴、贺卡、包包、书签、明信片等。这些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她也因此收到了不少订单。

游金美说,相比起机器剪纸,手工剪纸线条更加圆润自然,更加灵动,而且更具创造性和艺术性。她并不在意能销售出多少作品,她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剪纸艺术,将漳浦剪纸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王大鹏 林惠卿 文/供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