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教育周刊

为“星星的孩子” 打开绘画的“窗”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与漳州市阳光学校学生共同制作墙绘

日前,在漳州市阳光学校,一面原本斑驳陆离的墙面变身成为绘有卡通形象,兼具漳州元素的巨大墙绘。墙面全长60余米,与校园活动场所相贯连,俨然成为校园内一版超大号的“连环画”。

制作这面墙绘的,不仅有来自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文旅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80名学生,还有漳州市阳光学校数十名师生。这版超大号的“连环画”由12幅作品,12个主题组合而成,画作不仅融合了漳州水仙花、在地风景等漳州元素,也融合了向日葵、动漫人物等童趣色彩,好似“流淌”在校园内的一道缤纷“河流”。

校园旧墙

从斑驳陆离变身大号“连环画”

时值雨季,同学们支起帐篷,不惧大雨,端着颜料盘,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偌大的墙面挥洒,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富有童趣和漳州气息的墙绘,为白墙穿上了图文并茂的“彩衣”。“从萌生在学校绘制墙绘的想法,到学生分组、确定主题,活动前后策划了近一个月时间。”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文旅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主任江文辉说,这次墙绘,学生还创新运用了AI技术进行墙绘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战能力,也拓展学习了前沿科技。

本次活动,漳州市阳光学校各年段的学生和老师也共同参与墙绘制作,漳职院的学生则化身成美术“小老师”。无声世界,“小老师”手把手指导特教学生一点点通过绘画敞开心扉。

由于漳州市阳光学校的学生多为听障、智障和孤独症孩子,如何沟通?成为“小老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刚开始,很多孩子不敢靠近我们,瑟缩躲在旁边的教学楼后,用手语怯生生和学校老师说:‘我不敢过去和哥哥姐姐们说话。’”文旅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郑巧辛看到孩子们躲在角落,主动走到他们身边,拉着他们的手到墙绘前。

“告诉姐姐,你喜欢什么动画片人物呢?”

“我喜欢皮卡丘。”

“你可以画一只皮卡丘在墙上,姐姐来教你……”

……

在学校老师沟通翻译和手机打字协助下,一场无声的交流开启,孩子们的“绘画梦”也渐次点燃。

特教孩子

从小心翼翼到挥洒自如

在这里,并不像普通美术课那样讲究艺术理法与基本功,而是鼓励孩子们随心而作。不问结果、不临摹、不参照……“小老师”引导孩子们完全凭着自发和本能进行创作。

刚开始,漳州市阳光学校高二学生江松达拿着画笔迟迟不敢下手,“我有一点紧张。”他用手机和“小老师”蔡志燊交流,“没关系,玩得开心就好。”蔡志燊拿起画笔,让江松达一笔一画临摹他的画迹。

渐渐地,江松达的笔力从小心翼翼到松弛写意,即便只是单纯的填充涂色,他也一笔一画涂得特别认真,更是成为蔡志燊的得力助手。

渐渐地,孩子们高兴起来了,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松弛下来了,专注性、稳定性也提高了。最为可喜的是,他们的艺术天分和潜能,也一点一点地发挥、释放了出来,一幅幅作品胜过千言万语。

“看,墙上的房子和白云是我画的。”漳州市阳光学校九年级学生赖惠平是聋哑孩子,在听不见的世界里,她常常用画笔与世界交流。与以往纸上绘画不同,这也是她第一次尝试墙绘,“在这么大面的墙上画画,有点紧张,有点兴奋,也特别有意思。”赖惠平用纷飞的手语,和小伙伴分享着喜悦。

在蔡志燊看来,虽然这些孩子们听不见声音,学得慢,但他们也有普通孩子少有的“专注”。“他们很少三分钟热度,必须要把一个图案学会画完,才愿意放下画笔。”

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映射,而这些随心涂鸦的画作,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艺术表达,更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上天关上一扇门,我们也希望为他们打开另一扇窗。”江文辉老师说,因为残疾,孩子们的世界往往很小,能拓宽一点生活体验更是弥足珍贵。而绘画,正为孩子们这小小世界推开一扇新的窗户,让孩子看到他们未来生活的更多可能。“美术,让他们懂得了热爱与坚持,学会了一些技能,变得自信而乐观。”

漳州市阳光学校党支部书记黄博说:“孩子们通过集体创作,为特教学生的活动场所增添了童趣和美感,更引导他们进一步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本报记者 陈慧慧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