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位于华安华丰镇下坂村的得极庄,柑橘树漫山遍野,郁郁葱葱。金黄色的果实挂满枝头,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10月24日,得极庄负责人李四州一大早便焦急地等候着华丰镇党委书记邹圭荣的到来。
一上山,邹圭荣关切地问:“老李,这个月柑橘长得怎么样?”“书记您看,这是今年刚挂果的‘华美人’,长势喜人啊!只是……哎!”李四州不由得叹了口气。
原来,前不久,得极庄在邹圭荣的帮助下引入了农用无人机,用于柑橘园喷洒农药。尽管无人机技术先进,但不少果农对此一知半解。因调试不当,果农操作无人机时不慎撞断了两根机翼。这让果农对使用无人机这事儿心生退意,也对无人机的效果产生了怀疑。
“这东西到底靠不靠谱呀?”“有没有什么安全隐患?”“怎么让它飞得稳当又喷得均匀?”面对凑上前来的果农们,邹圭荣一边点头倾听,一边默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华丰镇的地形以丘陵为主,传统的地面喷洒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对那些位于山坡上的柑橘树更是力不从心。使用无人机的好处显而易见,不能遇到点问题就轻言放弃。邹圭荣想起,此前华安县召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会,会上有专家提到,可以使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助力实现精准喷洒。这个办法正好能解决得极庄果农操作无人机时精确度较差这一难题。
邹圭荣笑着说:“放心,这事儿我来想办法!”
回到镇上,邹圭荣立即联系了在无人机应用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李丹,探讨将无人机调试成既定的轨道,方便果农操作。同时,请专家安排时间为果农开课,讲解技术要领。
几日后,李丹来到得极庄,为果农们带来了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他从无人机的基本构造讲起,逐步过渡到飞行控制、路线规划以及紧急情况处理,并手把手教果农们操作无人机喷洒农药。在李丹的指导下,果农们对无人机操作渐渐熟悉。
李四州算了笔账:“无人机最大的作用就是节约人力成本。原本的工作需要十个人干九天,现在只需要两个人三天就能完成,还能减少30%的农药使用量。接下去无人机还能租赁给周边的果农,让大家一起受益。”
这笔账有多划算,邹圭荣心里十分清楚。“省下的人力成本可以把疏果工作做得更充分,柑橘的品质会更好,回头客更多。”
“今年产量大概100万斤,质量比往年更优。”李四州笑着说,“目前树上的柑橘已经被广东的客户全部订完。”
向“新”而行闯新路。在邹圭荣的推动下,华丰镇的柑橘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眼下,位于下坂村的柑橘产业园已逐渐成形,预计年底完工。这是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华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区的重要消纳区之一,可延展柑橘产业链,实现柑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具有华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谈及柑橘产业未来的发展,邹圭荣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