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综合

云霄县宝森水产:

“小种苗”育出百亿“大产业”

⊙郭扬 朱乔柽 文/图

宝森水产总经理沈琴宝(右)与技术厂长邱凌峰正在观察厚壳贻贝母贝生长情况

眼下正值厚壳贻贝育苗生长的有利时期。位于云霄县东厦镇的福建省宝森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内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首批催产出来的厚壳贻贝种苗已顺利下池,育苗员拿着手电和抄网在数十个养殖池间穿梭巡查,定期检测水质和底质,密切观察种苗的生长情况。

“今年12月至明年清明节前后,我们宝森水产培育的厚壳贻贝种苗产量将达到80亿粒。这一数量在全国厚壳贻贝市场占比非常可观。”宝森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琴宝骄傲地说道。

作为云霄主要从事滩涂优质贝类种苗工厂化培育与开发的企业,福建省宝森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重点生产巴非蛤、泥蚶等地理标志产品,经过多年创新扩产,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苗种培育、中间暂养、成贝养殖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元化企业,其培育出的水产苗种具有高效、优质、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售辐射浙江、广东、广西等多个省份,有的还出口到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100亿元,公司是省级牡蛎良种场、省级菲律宾蛤仔良种场,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自主创新 开拓蓝海

一粒小种苗热销全国的背后,是福建省宝森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开拓蓝海、科创兴企的不懈努力。

2016年,福建省宝森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在云霄县注册成立。企业主厂区占地面积180亩,标准化育苗水体面积1.6万平方米,并高标准打造东厦镇长隆村养殖分基地、列屿镇青径村示范养殖池等多个种苗生产示范基地,持续向莆田市以及漳浦、古雷经济开发区等周边县区辐射拓展业务,逐年完善规模化贝类种苗繁育配套设施,徐徐铺开“蓝色发展版图”。

为提高苗种的产出率和成活率,宝森水产坚持紧紧抓住天然藻类饵料培育这一关键环节,创新采用小池定向培藻的工艺,培育天然优质藻类,为贝类苗种提供开口饵料和成长过程中的优质食物,为大力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可持续化的种业养殖奠定坚实的基础。

走进公司的育苗基地,专业技术人员正在用显微镜专注观察,这是今年新引进培育的苗种——多倍体牡蛎。它刚引进来时,还是极其细微的D型幼虫,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可培育成苗种下海养殖。

“这过程看似容易,实则不然,它需要经过科学化、精细化的管护过程。”沈琴宝介绍,幼虫在育苗池里养到15天,就开始投下附着壳,苗附上来,一个壳可以附几十个苗,然后在池里面再过15天,才可以拉到海区养殖。其间要保持恒温,大概要25到26摄氏度。此外,采光也很重要,太强或太弱的太阳光都不行,要通过棚顶的太阳网来控制阳光照射强度。培育过程中最讲究、最下功夫的是饵料培育,多倍体牡蛎的饵料是藻类,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不同的藻类。

在公司贝类苗种的“粮仓”,工人们正逐瓶摇晃着的,就是在培育中的藻种。宝森水产技术员介绍道,贝类苗种培育依靠公司自己培育的藻类作为饵料,初期采用单一的藻类来喂养,待到三五天后苗种长大,就可以投喂其他藻类,加快其生长。养殖过程中,育苗员还会挑选成熟度、肥满度较好的母贝做催产准备工作,经过催产孵化后,厚壳贻贝的胚胎就形成了,再将D形幼虫搬到清水池里喂养。

“厚壳贻贝母贝一般可持续催产10次左右。由于厚壳贻贝育苗对温度、盐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这些年我们持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升级海水处理设备和温度调控设备,及时更新繁育技术,提高企业智能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全力以赴将小小的水产苗种培育成规模化的渔业产业,从源头打好水产品‘质量保险’的基础。”沈琴宝说道。

产学研融合 技术攻坚

在自主创新的同时,宝森水产还长期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邀请研究生研发团队驻点指导,进一步深化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狠抓种苗培育技术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宝森水产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开展合作,成功选育“金蛎1号”优质品种,具备耐高温、抗寒冷、抗病力强的特点,而且生长的速度比较快,深受市场欢迎。沈琴宝表示,在育种技术创新上,公司团队掌握了多技术结合的杂交育种技术,对多个生长快速的牡蛎品种进行杂交,并严格选育杂交后代,培育出了具有显著优势的杂交种苗,养殖效率大幅提升。

除了培育新品种,宝森水产还与高校联合培育了近十种的贝类老品种。其中,菲律宾蛤仔堪称是这里面的支柱苗种,按一斤6000万粒的标准,一年就可以生产50吨,产品销往辽宁、江苏、河北、山东等九个省份,一年产值约5000万元。

此外,宝森水产还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宁波大学、集美大学等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与工程院贝类院士进行技术合作,研制与集成相关育苗、养殖设施与配套技术,实现良种产业化,对云霄乃至福建贝类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营商赋能 点“贝”成金

渔业发展,种业为先。宝森水产自成立以来,每年可繁育福建牡蛎、菲律宾蛤仔、美洲帘蛤、巴非蛤等各类优质贝类种苗达上千亿粒,覆盖养殖面积10万亩。

除采用工厂化育苗外,宝森水产也在不断地健全产业链条,由专业团队培育苗种所需的各种藻类,产品销售辐射浙江、广东、广西等多个省份,有的还出口到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领跑国内同行业。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宝森水产的滩涂优质贝类种苗工厂化培育与开发之路渐行渐稳,先后荣获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以及省级牡蛎良种场、省级菲律宾蛤仔良种场等荣誉称号,获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综合实验站示范基地,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创建工作。

“云霄县滩涂广阔,育苗水体面积超110万平方米,海洋渔业发展环境得天独厚,贝类育苗企业发展商机无限、前景无限。” 沈琴宝表示。近年来,云霄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以实施省级现代农业(贝类)产业园科研中心等一批大体量项目为抓手,不断完善渔业种业基础设施配套,提升贝类地标水产品优质苗种供应能力,全面巩固云霄牡蛎、花蛤、缢蛏等特色优势种业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并科学长远谋划贝类育苗车间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实践推广工厂化育苗、智能化生态繁养模式,完善渔业种业科技支撑体系。

“最让企业感动的是,县委县政府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引导,以一对一‘妈妈式’专班服务为我们企业纾困解难,积极引导企业增资扩产、技改升级、创新转型,培育扶持种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擦亮‘水产贝类育苗’这张县域海洋经济特色牌,促进现代渔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沈琴宝说道,“可以说,宝森水产以‘小种苗’育出百亿‘大产业’,正是云霄县点‘贝’成金、‘苗’绘‘钱’景的生动写照。”

据悉,目前云霄县共有贝类育苗场120家,占地面积约11000亩,育苗水体面积110万平方米,初步形成环东山湾水产种业发展群,可年产鲍鱼、菲律宾蛤仔、美洲帘蛤、泥蚶、缢蛏、文蛤、贻贝、牡蛎等名优海产贝类规格苗种2000亿粒,年产值达10.2亿元。下一步,云霄县将充分发挥水产种业优势,大力支持和服务宝森水产等种业龙头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政企同心同向发力,加快做强“优势种业”、发展“关键种业”、壮大“本地种业”步伐,不断扩大县域水产品牌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写活写好“海”的文章增添蓝色动能。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