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社会

直播助力家乡青梅香飘四方,且看诏安退役军人杨镇波——

跨界新舞台 探索兴农路

直播的镜头前,杨镇波(右)向网友介绍来自诏安的梅制品。

12月28日,在“中国青梅之乡”诏安县的东埔社区,夜幕降临后,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正在进行。镜头前,该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杨镇热情洋溢地向网友们介绍着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制话梅。

“大家好,这是诏安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制话梅,荣获国家绿色食品权威认证……”随着杨镇波的热情推介,直播间内的气氛逐渐升温,网友们纷纷下单,当晚的销售量突破500份。而这,只是杨镇波推动乡村振兴、做好“新农人”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

退役不褪色

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发展

杨镇波是诏安县红星乡人,1993年12月入伍,服役于原武警水电二总队七支队,1996年6月入党,在部队服役期间曾荣获“优秀士兵”称号2次。1998年,杨镇波光荣退伍返乡,积极投身乡村治理工作。从土地管理员、计生管理员到团支部书记,再到如今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他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绝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这是杨镇波在竞选时的庄严承诺。上任后,面对东埔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脏乱差、经济缺乏支柱产业的现状,他决心改变这一局面。

为此,杨镇波四处奔走,先后向上争取了“一事一议”资金,实施了村庄亮化、护栏建设、机耕路硬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完成后,成效立竿见影,当地蔬菜、地瓜、稻谷等农产品年均收益翻了一番。

这几年,杨镇波与社区“两委”干部一起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致力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村容村貌得以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质量亦节节攀升。然而,杨镇波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要想真正实现富民强村,还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东埔社区发展的新路子。于是,他将目光瞄准了家乡的青梅产业。

接触直播带货

助力青梅销售打开局面

“红星乡是‘中国青梅之乡’核心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青梅。”杨镇波说,“这么好的青梅一定要打开销路才行。”

面对这一困境,杨镇波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起初,他尝试了多种销售方式,但成效有限。有人提议请直播团队来拓宽销路,然而社区财政难以承受那高昂的费用,销售一度陷入困局。

转机出现在2022年。那年,杨镇波注意到一个名为“梅老板在坚持”的视频号。经过打听,他得知该视频号的博主杨吉毅是红星乡人,且正带领专业团队回乡创业。杨镇波敏锐地意识到,邀请杨吉毅来“代言”直播,或许能打开青梅销售的新局面。

杨镇波找到了杨吉毅,并阐明了自己的来意,两人迅速达成共识。在杨吉毅的悉心指导下,杨镇波开始采用“短视频”与直播相结合的创新方式,从基层村务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出发,向外界推介青梅及青梅制品。通过精心拍摄乡间田野的短视频,杨镇波让广大网友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当地青梅的生长环境和独特魅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短视频的发布和直播场次的增多,杨镇波每晚直播带货的创收从原来的几千元飙升到了上万元,最高时甚至达到了3万多元。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激励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还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区的经济发展。

如今,直播和制作短视频成了杨镇波的新“农活”,他忙得热火朝天,但内心却洋溢着喜悦和满足。在他的带动下,其他社区干部也开始尝试直播,青梅的销售渠道日益拓宽,居民们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传承红色薪火

父子共筑乡村振兴梦

值得一提的是,杨镇波的儿子杨煌涛也深受父亲的影响,于2018年9月光荣入伍,服役于74集团军某旅,现任中士军衔。每年休假回家,他都会与父亲一同为父老乡亲做事。

2022年3月,得知辖区内正在办理优待证申领工作,社区面临人手紧缺的难题时,杨煌涛主动向父亲杨镇波请缨,协助退役军人服务站入户为伤残退役军人收集优待证申领办理所需材料。此外,每年休假时,杨煌涛都会跟随父亲一起,帮助孤寡老人完成医保缴费,并协助参与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

闲暇之余,杨镇波还会带着杨煌涛一起到田间地头学习,了解青梅的种植和管理知识,交流田间直播的方法,共同探索兴农之路。

“直播带货不仅是年轻人追捧的销售新风尚,更是我们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杨镇波坚定地说,“我们得想方设法提升直播带货的实效,投身乡村特色农产品的直播浪潮中,为‘山货出山、助农增收’再添一份力,再燃一把火。”

☉本报记者 王琳雅

通讯员 戴伟国 高琼 沈楚雨 文/供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