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社会

一堂特殊的“生态公开课”

学生观摩技术人员操作垃圾处理设备

3月15日,漳州市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迎来一堂特殊的“生态公开课”。由市城管局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垃圾分类观摩实践课在此展开,市环卫中心和市阳光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中心共同参与。通过实地体验,青年学生目睹了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过程,并在志愿者的讲解下更加深刻地感受了绿色生活的内涵与价值。

现场教学

从“为分而分”到源头减量

活动中,课程针对学生专业特点进行了精心的分众教学设计。

对于理科生,讲师深入剖析焚烧发电背后的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原理,在黑板上熟练地书写着复杂的化学方程式,一边写一边耐心讲解:“大家看,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在高温焚烧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这就是能量转化的关键一步。”理科生们纷纷瞪大双眼,紧盯展示板,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重点内容,时不时还举手提问,与讲师展开热烈讨论。

而对于文科生,讲师则从垃圾治理的社会责任与人文价值角度出发,讲述着一个个因垃圾问题引发的社会现象和背后的人文故事:“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垃圾处理不当,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公平与人类未来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垃圾治理的社会责任。”文科生们认真聆听,不时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悟。最后,讲师还以“物尽其用才是最高级的环保”这句金句作为结语,呼吁大家减少浪费时,学生们自发地响起掌声以示认同。

科学探秘

焚烧发电的“硬核链条”

在焚烧厂科普展厅,生动的演示模型和丰富的流程图迅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技术人员热情地迎上来,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精美的标本和模型,详细演示垃圾焚烧发电的全流程。

“首先,垃圾被运输到这里,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后,进入焚烧炉。有机物燃烧释放热能,这些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蒸汽推动涡轮机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技术人员一边讲解,一边操作着展示设备,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复杂的过程。

转入中控室,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焚烧炉膛内的画面,1037℃的高温让人惊叹不已。“哇,这温度,齐天大圣的不死之身怕都受不住吧!”一位学生不禁发出感叹,引得周围的同学发出一阵欢笑。当技术人员介绍到垃圾分类的纯度直接影响焚烧效率时,学生们纷纷陷入思考。一位同学现场算起了“环保账”:“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提高垃圾的纯度,那么焚烧发电的效率就能提高,就能产生更多的电能,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真是一举多得啊!”大家点头表示赞同,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在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的重要性。

视觉冲击

玻璃栈道直面“垃圾围城”

在垃圾吊控制室观摩区,师生们走上密闭玻璃栈道,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大家都惊呆了。巨大的玻璃墙后是一个深达28米的垃圾贮坑,日均1800吨的生活垃圾经过几天的存储、发酵,堆积如山。机械抓斗在操作员的精准操控下,正有条不紊地将垃圾投入焚烧炉。

“第一次直观感受‘垃圾如山’!”一位学生惊叹道,脸上满是震撼的表情。其他学生也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大家一边俯瞰着垃圾贮坑,一边热烈地讨论着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有人说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有人说要学会对物品进行二次利用,还有人说要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活动尾声,学生代表走上前,联合发起倡议:“这里是垃圾处理的终点,更应成为我们绿色生活的起点!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为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市环卫中心主任柯冰冰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更多这样的联动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成为绿色发展的先锋力量,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

☉本报记者 李润

通 讯 员 何娴 文/供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