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教育周刊

■ 漳州一中 陈于丹:

精算时间 夯实基础 善用师智

高中三年,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学习方法的淬炼。回首这段旅程,高效学习并非盲目苦读,而是目标明确、策略得当、基础扎实的智慧实践。

首先,夯实基础是制胜关键。应回归课本,吃透本质,切勿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每一道难题的突破,都源于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的透彻理解,务必深究其推导逻辑与应用场景,而非死记结论。应重视“错题”这座金矿。建立专属错题本,不仅记录题目与答案,更要剖析错因,是概念模糊、审题不清,还是计算失误?标注题目涉及的核心知识点,定期回顾错题。尤其考前,效果远胜盲目刷新题。应即时练习,听完一个知识点,立刻动手做几道基础题巩固,确保真正内化。

第二,善借师长之力,不能堆积问题,因为一个小疑问可能影响后续整章学习。善用“答疑”黄金时间,珍惜课后、自习课的答疑机会,带着具体问题或思路卡壳的题目(而非“这章我都不会”)去请教,老师才能精准解疑。提前整理问题清单效率更高。

第三,时间管理讲“性价比”,明智投入,高效产出。应认清学科“特性”与“回报率”。比如,数学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型,需要较大块完整时间进行系统训练和深度思考,建议每天安排固定时间专攻,保持解题手感与思维连贯性;语文英语属于“细水长流”型,依赖长期积累(词汇、阅读、语感),可化整为零,利用晨读、课间、睡前等碎片时间背诵、阅读、练字,作文则需周期性(如每周)进行构思或片段练习,并及时与老师交流修改;生物、政治、历史理解与记忆并重,可结合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进行理解性记忆和周期性回顾,考前集中强化记忆效果显著。还应拒绝“偏科”陷阱,动态调整:优势学科保持手感即可,避免过度投入追求极致高分;薄弱学科则需针对性加大投入,但也要警惕“死磕”难题而忽视基础。根据测验结果动态评估各科状态,灵活调整时间配比。

夯实基础如筑基,善用师智如借风,精算时间如控舵。要相信,每一份基于理解的付出,终将在未来回响。

☉本报记者 苏水梅 采访整理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