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级非遗项目“东山海柳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沙文泽跨界整“新活”,其最新创作的两条独特的舞龙,在关帝文化旅游节踩街活动中大放异彩,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与广泛赞誉。
萌生好创意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象征着力量、吉祥与权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在闽南地区,龙更是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每逢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热闹非凡的踩街活动中,总是少不了舞龙的身影。翻腾跳跃的巨龙,寓意着驱邪避灾、纳福迎祥,更象征着团结奋进、生生不息的精神。
此前,东山的舞龙道具大都是从外地采购,其造型较为简单,缺乏神韵。一直以来,沙文泽致力于海柳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对龙造型的雕刻有着深厚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于是,他萌生了雕刻青红双龙的想法。
为此,他多次前往东山关帝庙观察龙柱,参考福州鼓山九龙柱的造型,并查阅了大量材料。为了突破材料的限制,尽可能展现龙的神韵,又要轻巧适合表演,沙文泽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尝试,最终选用了台湾泡沫作为此次创作的主要材料。
在创作过程中,沙文泽充分发挥自己多年积累的雕刻技艺与艺术感知。他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力求将龙的威严、灵动与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龙头更加逼真,他反复揣摩龙的形态特征,从龙角的弧度、龙须的飘逸,到龙嘴的开合设计,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处理。最终呈现出的龙头,不仅外形栩栩如生,更令人称奇的是,龙嘴可以根据舞动的节奏自然开合,仿佛这条巨龙随时都会发出震天的怒吼。
焕发新魅力
“你别小看这么一条龙,它可是集合了装裱、美术、彩绘等多种传统手工技艺。特别是为了让龙嘴能动,龙眼会发光,我动了不少脑筋,里面暗藏好几个小机关。”沙文泽打趣道,自己从小爱琢磨,要做就得跟别人不一样。他不止亲自制作舞龙道具,还当起总导演,利用晚上的时间指导舞龙队表演。
为了彰显艺术新魅力,沙文泽还巧妙地在龙头内部安装了发光装置,使得龙眼在夜晚能够熠熠生辉,为整个舞龙表演增添了几分奇幻色彩。
当这两条舞龙在踩街活动中首次亮相时,立刻成了全场焦点。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舞龙队伍舞动着巨龙,龙头时而高昂,时而低垂,龙嘴开合之间,龙眼传神,龙须飘逸,引得现场观众驻足观看,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许多市民表示,从未见过如此生动形象的舞龙龙头,沙文泽师傅的这一创新之作,让传统的舞龙表演焕发出全新的魅力。
沙文泽表示,自己作为非遗传承人,有责任在传承海柳雕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求。此次用台湾泡沫雕刻龙头,既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传统雕刻技艺,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
⊙欧东茵 文/图